澄城縣澄城縣城隍廟旅遊攻略

澄城縣城隍廟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澄城縣城隍廟位於縣城西門口,最早建於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現存城隍廟爲明代嘉靖二十八年所建,有樓三座,一主樓二側樓,共立於高臺之上,均爲樑柱式木結構建築。中間主樓高17米,用32根柱子架樑疊木而成,其中10根爲通天柱,內頂爲八卦藻井,繪飾“火焰寶珠”圖案,重檐三滴水歇山頂,面寬五間,有平座攔杆,樓內下有樓梯,上有空中迴廊,登樓可觀四方。東西兩側各有十字歇山頂方形樓一座,各用16根柱子構建立體,比主樓矮小,秀麗精巧,如翼凌空。三座樓頂均施碧琉璃瓦,飛檐下有斗拱,各樓回挑角有鍵鈴。看起來雖然陳舊灰暗,但不失精美漂亮,只是周遭環境和這三座樓及不協調。

城隍廟神樓,又稱樂樓,因廟前舊有神樓兩座,俗稱鐘鼓樓。鐘鼓乃古代樂器,古時候每當初一、十五或過廟會時,人們就要擊鼓敲鐘奏縣樂,祭祀敬神,後人取古樂祀神之意,故名樂樓。據記載,該樓肇建於唐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廟前舊有神樓兩座,俗稱鐘鼓樓。元末戰亂焚燬,明嘉靖年間復修,後又被公元1556年的關中大地震震毀。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始爲現貌。

城隍廟樂樓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樑柱式木結構建築羣。三座古樓,座北向南,飛檐斗拱,琉璃重檐巋然屹立於縣城隍廟前。主樓高大宏偉,東西二樓玲瓏精巧,如翼凌空,十分壯觀。三座古樓並排矗立,以中間主樓最爲高大,通高20米,佔地140平方米,進深5間,用32根柱子架疊木建成,其中有十根通天柱。在通天柱與廊柱之間建有空中迴廊。主樓東側有樓梯,遊人可登樓觀景,遠山近景一目瞭然,樓頂樣式爲琉璃重檐三滴水歇山頂,飛檐斗拱,四挑角掛鈴。東西二樓爲方形亭式樓閣,各用14根柱子架樑疊木建成,樓頂樣式爲琉璃,龍鳳、套角獸和武士俑等琉璃配件裝飾而成。抬頭遙望樓頂,琳琅滿目,只見仙人翹首,龍飛鳳舞,栩栩如生,多彩絢麗,給人以美的感受。

爲了加強古建築的安全保護和合理利用,陝西省文物局於2000年投入巨資對整個樂樓重新油漆彩繪,使這一古老建築更加光彩奪目。同時,樂樓內還保存陳列着各類珍貴的歷史文物,如:唐代陀羅尼經幢,金代大鐵鐘,元代大石佛和石碑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價值。2001年6月25日樂樓由國務院正式確立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已成爲澄城縣的標誌和象徵。

交通指南

景區地址:陝西省渭南市澄城縣城關鎮

乘車線路:澄城縣乘小巴車至西門口後步行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