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安丘城頂山旅遊攻略

安丘城頂山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城頂山,位於濰坊安丘輝渠、雹泉、庵上三鄉鎮交界處,因山頂上有齊長城而得名。山的走向呈東北西南向,山頂平坦。長城自西北方的峯山經過望軍頂來此,在城頂山轉彎向南而去。

自古以來,此山爲兵家必爭之地。至今山上既有冷兵器時代用渾圓的大塊玄武岩砌築的城牆,也有現代戰爭使用過的石築單人掩體,更有罕見的把古城牆中間扒空做大型防禦工事。這裏城牆縱橫,軍事設施遍地,簡直成了軍事設施博物館。

據說,當初齊宣王在這裏修建長城時,採用孫臏戰法,將長城築成“迷魂陣”,內藏玄機,敵人一旦闖入就會迷失方向,難逃滅頂之災。至唐朝時,安綠山造反曾在此安營紮寨,被征剿大元帥郭子儀追急,倉皇逃竄誤入迷魂陣而喪生。

1943年,愛國將領于學忠率原國民黨五十一軍激戰七晝夜,突破敵軍重圍,血染城頂山,殲滅日寇千餘人,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這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至今在人民中間廣爲傳頌。

相傳孔子的學生公冶長曾在城頂山設立書院治學授徒。傳說公冶長懂鳥語,能和鳥類交流。相傳公冶長來到城頂山以後,在一箇紅霞滿天的早晨,一羣花喜鵲落在它院前的櫻桃樹前,嘰嘰喳喳地叫着“公冶長,公冶長,品優學博好兒郎,淑女逑你陪佳偶,國家選你作棟樑”,公冶長頓時滿臉緋紅,連呼“去、去、去”,但沒過幾天喜訊變成了現實,孔子讓自己養在深閨的女兒與公冶長結成了百年之好,並受高密侯一職,但後來公冶長因“悲世路之險”,產生幽棲之意,歸隱此處潛心治學。

書院遺址有兩棵銀杏樹,相傳是2000多年前公冶長栽種的。兩棵雌雄銀杏樹間隔五米,樹枝交叉,高大挺拔的樹幹、豐潤碩大的樹冠、四人合圍的直徑,茂密輕盈的枝葉,不覺讓人慨嘆,此處不愧治學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