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潤區潘家峪慘案遺址(紀念館)旅遊攻略

潘家峪慘案遺址(紀念館)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41年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潘家峪製造了慘絕人寰的血案,全村1700口人中有1230名慘死於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潘家峪人民沒有被-嚇倒,他們擦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親人的屍體,拿起武器,繼續鬥爭。

爲了紀念發生在1941年1月25日潘家峪村的大慘案死難的同胞,解放後,有關部門對潘家峪慘案遺址的保護和利用,1952年唐山專署撥款,修建了村南陵園,陵園內有四座墳塋,一座紀念碑,一座祠堂。1972年原豐潤縣人民政府投資建館,當時叫潘家峪革命紀念館,建有展室8間,文物庫房和辦公用房6間,總計430平方米。1995年潘家峪慘案遺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名更定爲潘家峪慘案紀念館,並開始新館的建設。新館從1997年開始籌建,歷經一年半時間,總投資412.8萬元,其中省撥123萬元,唐山市投資157萬元,原豐潤縣投資132.8萬元。

該館設計被國家建設部評爲一等獎,土建被唐山市建委評爲優質工程,室內布展被河北省室內裝飾工程質量監督站評爲優良工程。紀念館樓總面積1246平方米。包括序廳、主廳、尾廳和音像放映廳。館外有6處遺址,包括西大坑、老槐樹、小鐵門、日軍指揮部、潘家大院、南巖子。紀念館的整個布展工作,館內有文物藏品56件,其中一級文物二件、二級文物一件、三級文物四件,一般文物49件。通過原始照片、實物、文字介紹等,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兇殘暴行,表現了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展現了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2001年6月,潘家峪慘案紀念館被中宣部命名爲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舉世震驚的潘家峪慘案已經過去50多年了,爲了緬懷先烈,教育後代,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後重修了遇難同胞的四座墳墓,樹立了四塊墓碑,一塊紀念碑,一座紀念塔,修建了一座祠堂和一座紀念館。1995年,潘家峪慘案遺址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列爲“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盛市、縣總投資370萬元建設慘案紀念館,並對西大坑、南巖子等六處慘案紀念館遺址採用有效保護措施。新建的潘家峪慘案紀念館於1997年8月12日動工,1998年11月30日完工。在建設過程中,豐潤縣愛國主義教育領導小組高度重視,精心研究,本着高標準設計、高標準施工的原則,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把好質量關,多次跑唐山設計研究院,找專家定圖紙,組織設計人員、監督人員來現場指導,使紀念館的設計建築達到最高水平。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坐北朝南坐落在村中部,東隔小河與“潘家大院”相望,南、西、北均與大道相連,佔地面積4?5畝,建築面積1246平方米,整個建築爲灰白色的二層樓房,樸實大方,莊嚴肅穆,主題突出。紀念館結合地形的特點,採用不對稱佈局,將主入口設在道路一側,牆上 書-有原冀東軍分區司令員李運昌將軍題寫的“潘家峪慘案紀念館”館名。

電話

0315-5161113

門票

10元,學生集體參觀免票。

景點位置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潘家峪村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