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青島民俗博物館(天后宮)旅遊攻略

青島民俗博物館(天后宮)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天后宮位於青島市太平路19號,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羣。“先有天后宮,後有青島市”,青島開埠於19世紀末,而天后宮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天后宮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集天后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於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也是青島前海風景線上一處極具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羣,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歷五百餘年風雨淘洗而倖存至今,彌足珍貴,堪稱青島歷史變遷的一箇生動縮影。

1996年,遵照文物“修舊如初”的原則,青島市政府撥鉅款將其重新修復,並開闢爲青島市民俗博物館。現佔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爲二進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後兩廂、戲樓、鐘鼓樓及附屬建築共計殿宇16棟80餘間,是一處典型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羣。除戲樓爲琉璃瓦蓋頂,其它建築物均爲清水牆、小灰瓦,且經蘇州式彩繪點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在整個青島地區的古代建築中,青島天后宮的建築藝術和彩繪藝術都是首屈一指的。門內還立兩塊石碑,記載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宮的情景,是瞭解青島歷史的重要資料。

與山門對應的是青島天后宮正殿,正殿內供奉天后——媽祖。這尊媽祖像是由整條樟木雕刻而成的,並且在媽祖故里莆田開光分靈,高2、8米,是目前世上最大的木雕神像之一。兩邊還雕塑有媽祖的護將“千里眼”和“順風耳”。整個正殿內顯得莊嚴肅穆。正殿兩邊分別爲財神殿和龍王殿,正殿兩邊廡房爲民俗博物館,展出民俗文物100多件,是一集民間工藝的大全,是一中國民間文化的縮影,也是我國民俗藝術的寫照。

進入宮內,有一箇大鼎,當你進入天后宮後,每個人都會有一箇粘貼。如果你把這個粘貼貼在左腿(大鼎)上,就會發財,你把粘貼貼在右腿(大鼎)上,就會平安。

這裏是青島市區一處著名的文化旅遊景觀,也是研究青島民風民俗的重要基地。

用時參考

1-2小時

交通

乘6、26、214路公交車可直達

門票

門票免費,但在天后宮內祈福燒香及算命要另收費

開放時間

9:00-16:30

景點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太平路19號(天后宮內)

林默,一名默娘,民間親切地稱她“姑媽”、“娘媽”或“媽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莆田縣湄洲嶼的一箇仕宦家庭。生後直到滿月,從未啼哭過。因被名爲“默”,又稱“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統軍兵馬使,棄官,隱於湄洲。祖孚,承襲世勳,任福建總管。父願,宋初官福建都巡檢。默娘聰慧過人,8歲從塾師讀書,就能解書中大意。稍長,好誦經禮佛。她…… 林默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三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