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縣杜崗會師紀念館旅遊攻略

杜崗會師紀念館爲文化旅遊景點、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杜崗會師紀念館基本情況

西華縣杜崗會師紀念館位於西華縣城北4公里處的紅花鎮杜崗行政村,由紀念碑、紀念館、雕塑羣和辦公用房、商業用房等四部分組成,其前身爲杜崗會師紀念碑,後由中央支援革命老區建設撥付專項資金分期分批建成杜崗會師紀念館,共佔地32.5畝,總投資500多萬元,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

紀念碑於1993年建成,位於該館中軸線的最北端,碑高19.38米,象徵會師時間在1938年。紀念碑由三個豎面呈“丫”字型組成,上部集於紅色碑頂,寓意三支部隊在中國0紅色武裝旗幟下彙集一體。碑正面有原-副主席張震題詞:“杜崗會師”四個大字,東側是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部長張愛萍題詞“抗日先鋒,萬古流芳”八個大字,西面碑文則具體介紹了杜崗會師的概況。

杜崗會師紀念碑1995年被命名爲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爲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佈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位於中軸線的正中心,集現代建築和仿古建築爲一體,莊嚴肅穆,氣勢恢弘,建築面積540平方米。布展內容由五個部分組成。一是東進序曲。二是會師杜崗。三是揮師東進。四是豐功偉績。五是廉政教育。

雕塑羣位於中軸線南端,共包括三個部分,入大門20米處便是彭雪楓將軍騎馬銅像,連同基座高6米左右;往裏走便是長16米、高3米的砂質巖浮雕羣,包括杜崗會師、整裝待發、歡慶勝利、揮師東進四個階段;再往裏走便是彭雪楓、吳芝圃、肖望東、張震的羣雕。整個紀念館佈局合理,建築風格古樸莊重,環境優雅、交通便利、歷史厚重、影響深遠,是最理想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歷史來源及現實意義

1938年10月11日,0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彭雪楓率領新四軍遊擊支隊,由確山縣竹溝(當時0河南省委所在地)來到西華,與省委組織部長吳芝圃領導的豫東人民抗日第三遊擊支隊、肖望東率領的新四軍遊擊支隊先遣大隊(也稱肖大隊)於杜崗會師。正式成立了1400多人的新四軍遊擊支隊,0中央任命彭雪楓爲司令員兼政委、吳芝圃爲副司令員、張震爲參謀長、肖望東爲政治部主任、譚震林爲政治部副主任。這支部隊在杜崗休整半個月,即東渡小黃河,開赴豫、皖、蘇邊區敵後,迅速點燃了抗日烽火,並以燎原之勢發展壯大,成爲後來堅持華中敵後抗戰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新四軍第四師。從此在豫、皖、蘇地區建立了抗戰根據地,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杜崗會師是新四軍軍史、華中抗戰史和河南黨史上一次重大的歷史事件。加強杜崗會師紀念館建設利用對緬懷革命前輩的光輝業績,教育子孫後代,繼承發揚革命傳統,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紀念館自免費開放以來,社會各界人士紛紛慕名而來,瞻仰革命遺蹟,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尤其是每逢清明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重大節日,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大中小學生更是懷着崇敬的心情前來祭祀,舉辦各種活動,通過情景展現、現場講解和歷史事件回放等,使人們受到了深刻教育,心靈得到淨化,靈魂得到昇華,堅定地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身觀、價值觀。

信息來源:西華縣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