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青浦博物館旅遊攻略

青浦博物館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青浦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已有50年的歷史了。解放初期,青浦縣的文物及博物事業由青浦縣文化館管理。1958年10月1日,青浦縣博物館正式成立開館。從此。青浦縣有了專門的文物、博物機構。1959年初,在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支持下,展出了青浦縣的革命歷史文物,作爲博物館的歷史之部。1960年,又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指導下,開闢了自然之部,展出了青浦縣自然、地理、物產的各種模型和標本。1960年,青浦縣博物館被評爲上海市文教戰線先進集體。

博物館成立以後,同時擔當起了全縣文物古蹟的調查、保護、陳列展示的重任。先後多次對全縣的文物古蹟進行了普查。1959年至1961年,青浦縣人民政府先後公佈了3批32個文物保護單位。1960年至1961年,青浦會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崧澤古文化遺址進行第一次發掘,出土了大批文物,對研究、探尋太湖地區的原始文化、上海地區史前人類文明的起源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至2004年,先後有54處文物古蹟被評爲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福泉山遺址被評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它8處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爲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改革開放以後,青浦縣博物館於1978年11月單獨建制,並且恢復了正常的工作,1980年,遷入青浦縣城隍廟舊址辦公。1982年,會同上海市文管會對重固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的收穫,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戰國至漢代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文物,在考古學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爲上海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1984年,陳雲同志爲青浦縣博物館親筆題寫了館名。1985年1月21日,青浦縣博物館隆重舉行揭匾儀式,同時舉辦了福泉山出土文物展。1986年,縣博物館拆除了原展覽廳以及城隍廟後院的危房,新建了一座兩層的仿古建築,陳列廳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改造後的博物館已擁有館藏文物近萬件。不但陳列了崧澤、福泉山兩個古文化遺址出土的典型文物,還有介紹古代青龍鎮、青浦建縣、青浦教案、周立春起義等地誌性的陳列,並且介紹了任仁發、管道昇、王圻、王昶、何書田、夏瑞芳等歷代青浦名人。尤其青浦古文化的陳列頗具特色,在全國文博界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青浦縣博物館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還注意運用文物、方史資源,先後舉辦了"可愛的家鄉"、"青浦人民抗日鬥爭史"、"青浦青年運動史"、"革命烈士生平事蹟"、"香港迴歸展"、"澳門迴歸展"、"青浦輝煌五十年"等各種專題性的小型展覽,宣傳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1990年,青浦縣博物館就被命名爲"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共接待中外觀衆達百萬多人。

青浦博物館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設,多年來,在本區的文化事業單位裏樹立了良好的形象。1995年被青浦縣政府命名爲"青浦縣先進集體"。1995-1997年,連續三年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爲"文明窗口單位"。1997-1998年、1999-2000年、2001-2002年連續三個年度被上海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及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評爲"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上海市農口系統先進單位"。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被中共青浦縣委評爲"青浦縣五好黨支部"。2003年,獲得上海市文管會頒發的"上海市文博系統文物藏品管理獎",同年,在上海市文管會舉辦的"保護文化遺產、打造城市精神"宣傳《文物保護法》的知識競賽中,青浦博物館獲得優勝獎。青浦博物館歷年來均被青浦愛國衛生委員會評爲"衛生免檢單位"。

青浦博物館作爲展示地方歷史和文化的窗口單位,在青浦的文化事業的建設中有着極爲重要的地位。老館雖然有着豐富的館藏、多年來一直向世人開放,但是,隨着新世紀的到來,隨着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老館陳列面積小、庫房條件差,安全設施落後,已經落後於時代的步伐,遠遠不能滿足文物安全存放、充分展示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廣大羣衆對於博物館參觀環境現代、優雅、莊重、人性化的需求。近些年來,博物館一直在等待機遇,準備改造、翻新,改善條件,提高檔次,重塑形象。

1999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青浦縣改爲青浦區。青浦縣博物館易爲青浦區博物館。

隨着上海市成爲國際化大都市,青浦區作爲上海市的郊區也加快了城市化進程的步伐。青浦區委、區政府與時俱進,抓住上海城市建設重點由中心城區轉向市郊的機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區文化資源優勢,拓展具有水鄉特色的文化產業,建造一座全新的博物館,被納入到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劃,我區全力打造以崧澤廣場博物館爲文化標誌性建築的現代化、高品位的新區文化中心。青浦區博物館新館在這種前提下應運而生,順利落成開館。

新館座落在青浦區崧澤廣場,建築面積約8800平方米,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邢同和設計。建築主體材料爲五個相交的橢圓體,其外形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採用了先進的建築裝飾材料,玲瓏剔透,熠熠生輝。

整座大樓因五個橢圓而分爲五個主要區域。中間部分爲大堂,以8米高的大型石材淺浮雕《青龍賦》爲主題背景,莊重而典雅,是爲觀衆提供服務和休息的公共場地。

東、南兩翼是陳列區域,陳列面積3600平方米,陳列展出千餘件文物精品。新館打破了傳統的文物陳列模式,以現代博物館傳播學的新理念爲宗旨,採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將文物陳列與場景復原、精美資料圖片、多媒體輔助等手段相結合,使觀衆能夠輕鬆明瞭、愉快的認知青浦歷史,解讀古代上海。

“上海古文明之源”是南翼展示主題。這裏從上海成陸開始,通過介紹青浦崧澤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講述了古代上海從馬家浜、崧澤、良渚、馬橋文化到春秋兩漢那悠遠而多彩的歷史,告訴觀衆青浦是上海古文明的發源地。

“申城水文化之魅”爲東翼的展示主題。觀衆通過“滄海桑田”來了解歷史上青浦的水系變遷、建置沿革。青龍鎮港灣實景復原區氣勢恢弘,再現了宋代海外貿易港口青龍鎮的市井風情和繁華景象。“橋文化”、“水鄉風情”等板塊則通過介紹明清時期青浦的民風、民俗,展示了水鄉動人的風情、旖旎的風光。“人傑地靈”讓觀衆領略到青浦自古鐘靈毓秀,人才輩出。

西北兩翼共3600平方米,分別爲辦公、接待及臨時展覽區域。新館將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開放,爲青浦文化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地址:青浦區華青南路1000號

交通:滬青專線公園路華青路、上朱線、朱徐線華青路青舟路、青浦6路/青浦3路青浦博物館

電話:69719900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9:00—16:30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