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縣民權白雲寺旅遊攻略

民權白雲寺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禪寺位於河南省民權縣西南20公里處的龍山晚期文化遺址上。民權、睢縣、杞縣三縣結合部。坐落於尹店鄉白雲寺村。

白雲禪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年)。始叫觀音堂,又名白衣庵。唐開元十四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時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曬,萬里無雲,工匠們施工難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禱,遂有白雲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雲散去,故改名爲白雲禪寺。

白雲禪寺在1300多年的歷史上,歷經兵火戰亂,社會變革,磨難重重,但香火始終未斷,經受了毀壞、再建、再毀壞、再復建的曲折歷程。唐、宋、元、明、清代高僧大都逐年復建、擴建、規模恢弘。特別是清順治皇帝出家,康熙尋父,三下白雲寺,親筆御書,樹碑銘記。從此,白雲禪寺名聲大振。當時又有31世方丈佛定-主持寺務工作,該寺得以迅猛發展,是白雲禪寺空前發展的鼎盛階段。寺院佔地達到了546畝,廟地700餘畝,建築5000多間,僧衆達1250人,-爲皇家寺院。是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開封相國寺四大古剎之一。

建國後,白雲禪寺受到政府和多方呵護,儘管如此,文革期間仍受到了衝擊。圍牆被扒掉,豬、羊、雞、鴨亂跑,房倒屋塌,污水熏天。幾座大殿已被糧店、學校、土產門市部、副食品商店等單位佔領。各種佛塑像、珍貴文物被破壞已盡,昔日盛況已蕩然無存。時局穩定後,上級及時派來了印法老和尚主持寺務工作。印法大師到此後,不顧當時八十餘歲的高齡,四處奔波,歷盡寒暑,募化籌資,投資千餘萬元,對整個寺院進行了整修。幾個大殿修葺一新,使寺院重新煥發了生機。整修後的寺院異彩紛呈,閃閃奪目。

白雲禪寺現佔地百餘畝,坐北朝南,寺門雄偉。-“白雲禪寺”四個大字。中軸線上一次爲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右側是養心殿,後左側是禪堂,禪堂左右是廂房。整體建築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均系清代建築。

白雲禪寺大雄寶殿的屋脊,朝陽的一面是滾龍脊,背陰的一面是舞鳳脊,這是區別於其他寺院的主要特點。是皇家寺院的顯著標志之一。位於白雲禪寺內後側有一箇精緻的小院落,這裏是印法老和尚清修的地方。小院門裏那個閃門,兩邊刻有兩條龍,這個閃門從古至今,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只有皇帝纔能有福分從這扇門下通過,所以這個閃門已經有幾百年沒人從這裏出入了。印法大師現住這裏,他住的牀就是順治皇帝出家白雲禪寺時所住的牀。這些都是皇家寺院的重要見證物。

大雄寶殿背後牆有康熙皇帝親筆御書“朲寘”二字(同音“認知”),意思是殿堂要保持安靜,嚴守戒規。清朝時文武百官到這裏,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白雲禪寺還有很多珍貴稀少的歷史文物,如“鐵鍋槐”、“經幢”、“佛公靈塔”、“照泉”、康熙親筆“當、堂、常、賞”碑、“井0木”、魯班幫建“藏經樓”、“韋陀託鉢化緣”等等。現有緬甸雪化玉佛60餘尊,居河南首位。且美妙絕倫,堪稱國寶。該寺是豫東地區保存完好的最大的古建築羣,現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禪寺的佛樂是佛教寺院的一絕,其歷史悠久,名揚天下,享譽國外。建國十週年慶典時,該寺的佛樂赴京進行表演,受到老一輩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贏得廣泛讚譽。其樂器主要有:笙、管、笛、籌,其中“籌”較爲罕見。似笛別簫,兼有笛聲之悠揚,簫聲之委婉。當時吹簫好手釋隆江,距10米遠就能吹滅燃燒的蠟燭。他帶隊參加縣、省、京民間音樂舞蹈會演,獲一、二等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了他們的節目。後隆江調開封相國寺,被聘爲樂師。聆聽他老人所吹奏的佛樂有騰雲駕霧、飄入仙境之快感。被譽爲“世界之絕唱,佛家之仙樂”。曾被德國製成了光盤。

改革開放以來,白雲禪寺被國家批准爲佛教活動場所,印法老和尚進院住持佛法,中興白雲,不畏艱難,曾三赴緬甸,五去泰國請玉佛,修寮房,爲寺院建設做出卓越貢獻。傅作義的伯母傅鳳英(-軍長太太)捐款30萬美元支持印法老和尚請進大量玉佛(60尊),其中一尊兩噸多重,3.2米長的雪花臥佛,價值百萬美元,是國內最大的臥佛。其光彩絕倫,雕工精細,形態動人,是稀世珍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千年古剎白雲禪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少林寺佔據了五嶽之一的嵩山,白馬寺佔據了九朝古都洛陽,相國寺佔據了七朝古都開封,只有白雲禪寺位於平淡無奇的小鄉村裏。一千多年來,嫋嫋香火升,悠悠鐘聲揚,不僅香火始終未斷,且日漸旺盛,這一切爲這座古寺平添了幾分神祕色彩。如今的白雲禪寺已初步恢復了當年的繁榮景象。每天都舉行莊重的佛事,鐘鼓之聲響徹天際,經聲佛樂經久不息,遊人、香客絡繹不絕。這個古老而又神祕的寺院,必將爲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承,地方經濟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佛公靈塔經幢(又名多寶塔)

寺內東北五十米處有座“佛靈公塔”。磚石結構。高4米,樓閣式,三級六棱形須彌座。塔正面陰刻楷書“佛公靈塔”,“佛洞宗三十一式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還刻有門、窗、花、鳥、蟲、草、獸等。此塔玲瓏小巧、雕工精細、瀟灑秀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此塔是爲紀念佛定方丈而修建的。佛定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箇著名的大和尚,對白雲禪寺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佛定來到荒廢已久的白雲禪寺。進寺以後,他雲遊四方,講經說法,南鄰江漢,北至幽燕。遠近信善者,或奉粟帛,以充衣食,或供木石以供修造。當時的歸德知府也深感其佛法深廣,捐官銀兩千兩、私銀五百兩資助修建白雲禪寺。當時朝廷信奉佛教,裏裏有佛寺,戶戶有觀音,中國佛教到了一箇空前發展的時期,也是白雲禪寺最輝煌的時期。

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七十五歲的佛定和尚在最後一次南遊江淮以後回到白雲禪寺。這年八月佛定和尚在香堂沐浴後圓寂。佛定圓寂後,河南佈政使牟欽元親自爲他寫了塔銘。這就是佛定的靈塔。佛定圓寂後就歸葬在這裏。後被世人尊稱“三大神僧”。號之“南濟公、北圓通、中佛定”。

康熙對佛定大和尚十分敬重。他第二次到白雲禪寺想父子見面團圓,但沒想到父親外出朝山雲遊去了,又不知去向。康熙向佛定主持道出了隱衷,並拜佛定爲師,又親筆御書“當、堂、常、賞”四個字,以示獎賞。

白雲禪寺的大雄寶殿後面,有一經幢(又稱多寶塔),高四米,九級六棱,青石雕刻。塔身刻有衆僧拜佛圖,六僧鼓樂誦經圖、《提婆呵》-、一佛圖及日、月、鶴、蓮花等。刻工精細,古樸大方。這座多寶塔是康熙年間南陽一位姓彭的居士捐款修建。順治皇帝圓寂後就歸葬在其下面。爲什麼叫“多寶塔”?其上面六面都有佛,每個裏面一尊佛像,其下面當中是心經,下面是僧人鼓樂圖,所以其塔佛、法、僧都有,也是佛家三寶,多寶塔因此而得名。多寶塔後是清朝開國皇帝順治舒情偈:“十八年來不自由,徵南戰北幾時休。我本西方一衲子,爲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與萬代,脫去龍袍換袈裟……”。這就引出康熙尋父等一系列故事來。

順治出家康熙尋父

康熙皇帝的父親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6歲登基。長大後得到江南美女董小宛,甚是寵愛。但皇后對一漢家女子得寵極爲不滿。她揹着順治,把董小宛亂棍打死,沉屍河底。皇后這一舉動嚴重刺傷了順治的心,於是他脫去龍袍,隱姓埋名,憤而出家當了和尚。這就引起了康熙在其母親的指使下,三下白雲禪寺尋父的歷史故事。

當時,康熙確不知父親在哪裏當了和尚,曾多次派人尋找。自己也曾多次微服私訪過多處寺院,但仍不見父親的蹤影,這成了康熙心中一箇解不開的謎團。順治皇帝從皇宮逃出後,先是在五臺山當和尚,後因崇拜-佛定大和尚,不顧一切,從五臺山直奔白雲禪寺。佛定大和尚想盡一切辦法渡化他,保護他的安全。有一天康熙帶着幾個貼身侍衛,微服私訪到白雲禪寺,先是拜訪了方丈佛定大和尚,並親手爲1200多名僧人打齋供衆,以便能見到父親的面容,但他怎麼也沒有發現與父親容貌特徵相吻合的人。因康熙8歲登基時,父親已出家了,對父親的音容笑貌並不十分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問佛定方丈,“僧人可否全部到齊”,佛定說:“還有一燒火的僧人”,康熙急切的說“我前來供衆,豈能漏掉一人,快去叫他來”,兩鬢斑白的僧廚來後,康熙叫老僧抬起頭來,康熙兩眼閃出異樣的光芒,快步走向前去,激動地問道“請問長者尊姓大名”,老僧回答“貧道八×”,康熙激動的心立即沉了下來。老僧反問了康熙一句“京城的苗可好”,康熙不知所云,便告別方丈老和尚,滿腹惆悵的離開了白雲寺回京了。康熙到京把尋父的經歷告訴了母親,當說到老僧名字“八×”時,聰明過人的母親說“那不是父親的‘父’字嗎”?!“苗乃我的乳名,你怎能知曉”。

康熙辭別母親後,二下白雲禪寺,到後找那位老僧,可佛定方丈說“那老僧已外出雲遊,如今不知去向”。康熙未見到老僧,儘管有些失望,但受到佛定和尚的熱情接待,並進行了傾心交談,得到了思想安慰。康熙對白雲寺舍粥濟貧,對佛定的情深義厚、知識的淵博深爲欽佩,所以對佛定承諾“若找到父親,一定要對寺院大大獎賞”。康熙走後,佛定對康熙已見到父親的事,諾言不兌現很惱火,決心討回人情債。

佛定方丈有一弟子叫釋行興,俗名郭玉明,聰慧過人,知識淵博。他進京趕考時曾誇下海口“不中狀元永不回家”,結果中了二甲第四名進士,他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便來到白雲禪寺,拜佛定爲師,法號“行興”。行興寫有一手好書法,且與康熙是師兄弟,關係密切。佛定大師派他到京城門口賣字畫,以見到康欣討回皇帝老子欠寺院的人情債。一天,見到了康熙,康熙憐惜他咋淪落到這種地步。行興說,我因受不了佛門的清規戒律,師傅準備把我填到化屍窯燒死,真巧遇到了你,康熙說:“師傅這樣對你懲罰太重,我同你一起回白雲寺在師傅面前給師兄請情”。二人一起回到皇宮,做了去寺院的準備。在這短時間裏,從北京到白雲寺專門開闢了一條郵路,每隔30華里設立一箇驛站,派專人快馬加鞭傳遞着插有雞毛的信件,晝夜之間來回不停,使雙方的信息相互溝通。其速度相當於今天的“特快專遞”。當聽說皇帝要大駕光臨寺院時,白雲禪寺的僧侶們個個欣喜異常,準備以最隆重的接待方式迎接皇帝的到來。康熙四十九年,皇帝一改過去兩下白雲禪寺微服私訪的做法。明文昭告天下“皇帝出行巡視,駐蹕白雲禪寺,犒勞老方丈,賞賜衆僧人”。出行那天,康熙親自帶領12家王爺送行興和尚,浩浩蕩蕩離開京城,引來過往州縣的百姓沿路觀看。三下白雲禪寺一是表現皇帝的愛父之舉;二是讓百姓知曉了順治皇帝出家的白雲禪寺,讓白雲禪寺頓時享譽全國;三是康熙還了人情債;四是第三次出行康熙皇帝總算見到他朝思暮想的父親,了卻了他的一樁心事。康熙皇帝與佛定方丈禮事完畢後,向寺院賜了順治執政時用的滿付鑾駕,還賜了8櫃藏經、銅雲牌、翡翠如意鉤、御扇等珍貴物品,並命禮部尚書馬奇寫了“莊嚴清淨”四個大字,加蓋了康熙御印,製成滾龍金匾,懸掛在寺院山門之上。康熙傳下聖旨,欽定河南府臺歸德知州,賜金贈物修復擴建白雲禪寺。有了皇帝的金口玉言和聖旨,白雲禪寺不僅名聲大振,享譽全國,地位提高,而且爲復建、擴建寺院奠定了物資經濟基礎。所以寺院得到了飛躍發展。康熙年間白雲禪寺的佔地面積達到了546畝,建房5000多間,僧人增至1250人,加上流動僧人共有2600餘人。

順治皇帝圓寂於該寺後,雍正、乾隆等也多次到白雲禪寺祭奠、看望他們的祖輩。從此,白雲禪寺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家寺院。

門票

免費

景點位置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城西南20公里的白雲焦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