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區西炮臺遺址旅遊攻略

西炮臺遺址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西炮臺遺址

營口西炮臺遺址位於營口市西部西市區遼河入海口東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猶如守邊老將屹立於渤海之濱,晝夜守衛祖國海疆。

西炮臺始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竣工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0興辦北洋水師在東北沿海建築的重要海防要塞。爲東北地區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1963年被列爲遼寧省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這裏已經成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建築包括

該炮臺系用沙土、白灰、黃土灌漿夯築而成,整個建築包括炮臺、護臺壕溝、護臺城牆、城門、影壁牆、蓄水池、水洞、吊橋、軍械庫和營房等。炮臺共三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炮臺居中,臺高6米,分三層,臺頂四周加築矮牆,相互對稱。牆下週圍有八處暗炮眼,臺東是一條長達62米,寬9一12米的登臺坡道,與東面正門相對。南北距大炮臺35米,各有小炮臺一座,臺東各設有一條長24米,寬4米的坡道;由此上下小炮臺。炮臺周圍是泥土夯築的圍牆,平面凸字形,全長1,000餘米,存高5米。圍牆兩側附加沙土、白灰護坡。圍牆外8一12米是一週護臺壕。在東側圍牆闢一大二小城門,大門居中。三城門外30米處,各有一影壁牆,皆夯土築成,正門所對影壁尤爲高大厚重。這座炮臺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清軍海防練軍營管帶喬幹臣曾親率清軍利用此炮臺阻擊日本侵略者,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1991年在對炮臺進行清理工作中,發現了鐵炮、炮彈,洋槍子彈、鐵、石築牆夯具,青磚、柱礎、滴水、瓦當、瓷罐、瓷碗、瓷盤、瓷匙、鑾鈴等文物近百件和原來的房址遺蹟。

爲了加強對西炮臺的保護,1963年省人委公佈西炮臺遺址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國發[2006]19號)公佈西炮臺遺址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說明

開放時間:早08:30--晚03:30

半票:5元/人學生、60-69老人(憑身份證)

免票:1.1米以下兒童(以標識杆衡量結果爲準),70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優待證),傷殘人士(憑殘疾證),現役軍人

交通指引

公交:可乘坐1、3路公共汽車至西車場下車,向西步行100米。

地址:營口市西市區渤海大街西端

延伸閱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