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亭區山陝甘會館旅遊攻略

山陝甘會館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陝甘會館位於徐府街中心。徐府是明代周定王長女蘭陽郡主的儀賓(丈夫)徐茂先的府第。徐茂先是中山王徐達的孫子,因此這座府第特別顯赫。所在的街道稱爲徐府街。明亡以後,府宅荒廢。清初山西、陝西商人建成會館,因爲關羽是山西解州人,一般明、清山西會館前例建關帝廟。會館及關帝廟始建無考,據舊志爲順治七年(1650年)建,據調查關廟大殿懸有乾隆三十年(1765年)匾額。足證關帝廟及會館已有悠久歷史。光緒末年,甘肅商人蔘加會館後,改稱山陝甘會館,現會館建築已全部改觀,僅存關帝廟,羣衆仍習稱山陝甘會館。

山陝甘會館,建築雄偉、飛檐交錯,五彩紛呈,是一座瑰麗的藝術宮。它的磚、木、石雕藝術和建築藝術,不僅譽冠中州,名聞遐邇,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現存會館建築,有磚雕照壁、掖門、戲樓,鐘樓、鼓樓、牌樓、大殿、捲棚、拜殿、配殿以及偏殿、廊房、堂戲樓等建築,是一座設計精美,佈局嚴謹的古建築羣。

臨街的青磚照壁,高8.6米,寬16.5米,厚65釐米,爲廡殿頂,上覆綠色琉璃瓦,基礎爲一米高的青石須彌座,裏外檐下5層磚雕,佈滿各種圖象,有梅蘭山水,有飛禽走獸,有博古圖案,有人物花卉,並有32個龍頭垂柱散佈其間,精心構思和雕琢的藝術形象,組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面,是磚雕藝術的珍品。照壁兩面中心還各有一磚雕花框,北面框角各有一夔龍石雕,中心有圓形石雕二龍戲珠,外沿四周呈正方形,環以小龍,精緻瑰麗,栩栩如生。

照壁兩側掖門,是由兩根柱子和抱鼓石擎撐,門高7米,爲廡殿頂,上覆綠色琉璃瓦,檐下爲十一踩斗拱,朱門金釘的大門和照壁相互排列,十分壯觀。

進掖門,是一箇八字牆的庭院,向北是一座高9.7米的戲樓,戲樓坐南朝北,樓兩側垂花門樓,將前後分成兩個院落。過戲樓,東西是兩座有磚室底座重檐歇山頂的鐘樓和鼓樓,高約12米,內有通柱4根,檐柱12根,上覆綠色琉璃瓦,正脊爲行龍花雕,脊中飾葫蘆寶瓶,四周額枋佈滿浮雕和人物故事,內容有"普天同慶"、"昭君出塞"、"古城會"、"踏雪尋梅"等。鐘鼓樓下相對闢門,有木梯可登樓俯瞰全景,鐘鼓可擊,鐘聲嘹亮、鼓音渾厚。

向北,在中軸線上,是一座牌樓,高約11米,爲六柱五樓三牌坊,飛檐疊起,昂嘴密佈,垂柱環繞,氣勢雄偉。牌樓上部中心向南有一方2米高的匾額,豎書4個大字:"大義參天"。向北有一同樣匾額上 書"流芳千古"。牌樓由6根柱子擎撐,東西對稱,各呈三角形。上部橫枋相連,頂部中間突起,形成飛檐五樓,爲廡殿頂,綠色琉璃瓦,檐下是十一踩斗拱以及玲瓏的木雕垂柱、人物透雕和8幅彩畫。下部有高2米的6個抱鼓石,上面雕有云鶴、鳳凰、山石、龍虎、人物故事和圖案,雕工精湛。牌樓底座四周爲石條所築,高出地面,有踏步可上。這座牌樓,是我國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創造,在力學、美學以及建築藝術方面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牌樓東西兩側是16間配殿,檐柱以裏有走廊相通,外檐佈滿木雕,雕工層次分明,玲瓏剔透、生動逼真,有樓臺亭閣,船橋山石,珍禽奇獸,花卉樹木,還有各種人物132個,有的行走,有的乘馬,有的奔駛,有的彈唱,有的對話,有的射箭,飲酒笙歌,行拳漫吟,各種畫面,構成了一幅幅趣味叢生的故事,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木雕技藝的高度成就,令人歎爲觀止。是我國木雕藝術的珍貴財富。

牌樓以北的大殿、捲棚和拜殿,是一座連爲一體的建築,面積爲540平方米,拜殿面闊3間爲單檐歇山挑檐,四邊出廈,綠色琉璃瓦,正脊爲二龍戲珠琉璃浮雕透脊,十分精緻。捲棚與大殿均面闊5間,大殿爲單檐琉璃硬山,正脊爲行龍琉璃浮雕,建築宏偉寬敞,有柱子48根,有的柱礎高達70釐米,上下雕有4層,形狀不同。下層四角有4個小獅,三層中間四面雕有各種形象,有假山、仙鶴、龍虎、麒麟、鹿馬、怪獸、二羊抵角、花卉樹木以及海濤和太陽等,造型生動,十分可貴。捲棚內有一座長2.6米、寬88釐米、高85釐米,正面雕有衆仙聚會的石案,建造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在拜殿內外檐佈滿浮雕,外檐浮雕,有的厚達尺餘,盤龍、鳳凰、花卉和松鼠橫貫其間,10個玲瓏秀麗的透雕垂柱各呈異彩,呈現着一派龍騰鳳舞花枝鬥豔的奇觀,不僅給人以高尚的享受,同時,把這座建築裝飾的更爲輝煌壯麗。

大殿兩側,還各有一座對稱的庭院,各有垂花門一箇和偏殿、捲棚以及堂戲樓,這裏曾是觀看堂戲的地方。

整個會館,還是一箇龍的世界,現存各種形式的雕龍達300餘條。

山陝甘會館,是山西、陝西、甘肅三省富商巨賈興建起來的一座豪華會館,遠至周口,近至朱仙鎮均有捐資,是三省同鄉聚會和貿易場所。殿堂內外"金碧交輝",被稱之爲"中州之盛觀"。乾隆時期小說《歧路燈》,是描寫河南省城開封的一幅民俗畫卷,書中所提山陝會館即此處,可見昔日之盛。山陝甘會館,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嘉慶十七年(1812年)、道光四年(1824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治三年(1864年)、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1933年均有修葺。光緒二十八年在殿北建有春秋樓一座,現已無存。建國前,這裏曾是西北中學、西北小學所在地,1949年,開封解放後改爲徐府街小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遷走學校,現已成爲古城開封著名的遊覽勝地。

地址:開封市龍亭區徐府街105號

類型:古蹟歷史建築

遊玩時間:建議1小時

電話:0371-25957411

開放時間:8:00-18:30(夏季),8:00-17:00(冬季)。

交通:市內乘坐31路公交車至新街口站下車,東南方向走300米即到,或乘坐10路、4路公交車至鼓樓站後,北走560米即到。

門票:20元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