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縣蓬溪高峯山(寺)旅遊攻略

蓬溪高峯山(寺)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

高峯山,又名高鳳山,位於蓬溪城北25公里處文井鎮高峯村,屬文井鎮所轄,與射洪、西充二縣交界。高峯山海拔高度547米,是蓬溪縣境內較高的山峯。山中有寺名爲高峯寺(又稱廣教寺),山腰築有古寨牆,開有東、西、南、北四門。

據《四川通志》、《蓬溪縣誌》記載:高峯寺建於初唐,至今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後因兵亂屢廢屢興。到清末約1100年間一直是佛教寺宇,是時有古廟房屋面積100餘平方米。清朝末年,有道人名王源清者寓此傳道。清光緒24年(1898年)鄰縣西充縫紉工匠範明清棄藝學法,來高峯寺投拜王源清爲師,授道號名範雲峯。王源清於1919年仙逝。1932年10月,經國民革命軍29軍第一路司令李煒如所屬西(充)蓬(溪)兩縣公產清理處提賣此廟產業,由範雲峯出資買下。從此,範雲峯及其門徒、信衆合力經營,對寺廟進行了兩次大的培修和擴建。1933年至1939年,由範雲峯主持培修山門、三教殿、藥王殿、玉皇殿、韋馱殿、宗師殿、羅漢殿、西南客廳、王範碑亭、戲樓、柴房和塑造了全部神像。1939年至1947年,由範雲峯的五個門生經手,擴建寮房、丹房、西南客廳和王範碑亭、像亭,使寺廟一新,規模漸增。範雲峯及其五個徒弟,同國民黨政軍要人往來目頻繁,據查先後有林森、何應欽、孫科、居正、于右任、戴傳賢、陳誠、陳果夫、陳立夫、張羣、王陵基、王纘緒、楊森、馮玉祥、鄧錫侯、白崇禧、劉湘、劉文輝、田頌堯等30多名國民黨軍政重要人物向高峯山寺廟書額贈匾。從清末到民國期間,寺廟中陳列有各地名人題署的匾對300多塊(幅)。因此,高峯山寺廟成了四川省有較大影響的道教寺廟之一。

解放初,黨和政府對高峯山寺廟十分重視。1950年3月25日,川北行署主任-、副主任秦仲方、劉聚奎發佈佈告嚴令對高峯山進行保護。與此同時,蓬溪縣人民政府也出佈告強調必須保護好高峯山寺廟及林木。

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起,特別在“文革”破“四舊”期間,高峯山寺廟及文物遭受了較爲嚴重的破壞:部分建築、雕刻、全部塑像被損壞,木製匾額對聯被毀壞或分散移作他用,山上古樹大量被伐。儘管如此,由於一直被有關單位輪流使用,高峯山文物古建築的主體框架一直保持着清末至民國時期的基本格局,爲以後高峯山(寺)的維修、復建留下了基礎。

1985年,蓬溪縣文化部門派專人進駐高峯山,行使文物保護和管理職責,並着手文物修繕以及散失文物的清收。1986年,遂寧市人民政府開放高峯山(寺)爲道教活動場所。由此至今二十餘年,經過各方面的多方努力,高峯山(寺)歷經浩劫遺存下來的古建築已得到完好的培修,部分散失匾額被收回,碑刻文存得到妥善保護,風景林木漸次復甦,新的配套景觀已經形成。2003年10月,高峯山被評定爲國家AA級風景旅遊區。

高峯山(寺)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5200餘平方米,現存文物由主廟、王源清墓及碑亭、範雲峯墓及碑亭、寨垣及寨門四大部份組成,另有石碑、匾額三十餘塊。

主廟佔地面積3900多平方米,循山佈局,上下二層或三層,由山門、三清殿、老君殿、文昌殿、客堂、寮舍組成。三清殿建於清末,居主廟最高位置,座北朝南,其餘各式建築多建於民國時期,依山取向,密集圍繞三清殿,形成樓閣環繞,結構複雜巧妙,間設暗室、暗道、隔壁牆,天橋、樓梯重重疊疊的壯觀景像,被世人稱爲“迷宮”建築。

王源清墓及碑亭:墓在“文革”中被擾亂。其碑亭爲1989年重建,又叫真仙境,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原建於民國。面闊5.4米、進深7.3米、通高10.5米,祀王源清。

範雲峯墓及碑亭:建築面積697平方米。墓在“文革”中被擾亂。其碑亭又叫選仙台,建於民國,木結構重檐歇山式,面闊十五間64.3米,進深六間10.5米,通高6.5米,祀範明清。亭內現存多處戲劇人物浮雕構件,另有民國時期水墨水墨仙佛人物壁畫23幅,工藝水平均較高。

寨垣及寨門:相傳建於宋元時期。位於山腰,按需間次修建,現總長約3公里,最高處約13米左右,形勢險要,解放前鄉村地方武裝常設冬防崗哨於寨上。東、西、南、北設寨門四道,保存情況不一,但無改建現象。高峯山寨垣及寨門是保存較完好的山寨遺址。

匾、對、碑刻:從清末至民國時期,高峯山寺廟中陳列有各地名人題署的匾額300多塊。據查民國時先後有林森、何應欽、孫科、居正、于右任、謝無量、豐子愷、張瀾、戴季陶、陳誠、陳果夫、陳立夫、張羣、王陵基、王纘緒、楊森、馮玉祥、鄧錫侯、白崇禧、劉湘、劉文輝、田頌堯等30多位國民黨軍政要員向高峯山寺廟書額贈匾。但倖存至今者,僅有三十餘塊。匾額中“爲善最樂”匾系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1867—1943)於民國三十一(1942)年二月十五日所贈;“山中逸士”匾系民國時四川省主席王纘緒於民國二十七(1938)年冬月所贈;“接武重陽”匾系民國時四川省主席鄧錫侯於民國三十一(1942)年三月五日所贈;于右任書的“川北勝景”最佳。

風景林木:山中有古柏十餘株,其中一株三人圍抱,樹齡約500餘歲。其餘柏樹香樟等風景樹5000多株,各種果樹1000餘株。

高峯山(寺)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

文井鎮:2019年,撤銷新星鄉和羅戈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文井鎮管轄,文井鎮人民政府駐文峯街100號。文井鎮位於蓬溪縣北部,鎮子雖小,卻也是物華天寶,地靈人傑。一條主道兩旁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商鋪;身處鬧市,感覺街上雖算不上車水馬龍卻也是熙熙攘攘,是蓬溪縣3個省級重點小城鎮之一,也是蓬溪縣縣委、縣政府將精心打造的“道教文化旅遊名鎮”。 “川中道教名山”高峯山自…… 文井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