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縣豬馱山旅遊攻略

豬馱山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

豬馱山,最早叫西山,後易名爲萱帽山。這些名稱的來歷是:西山是因位置而叫,因此山在苦水堡之西;萱帽即母親的頂戴。傳統文化中,父爲椿,母爲萱,萱帽可給孩兒遮陽擋雨,有可使人忘憂的意思。喻這山可帶來福祉。據傳,此名在宋代就在民間流傳。豬馱山指清康熙年間,本埠高僧李佛名福,訓豬馱磚修寺,因此,也叫豬馱山。

豬馱山旅遊景區在苦水鎮西邊,距蘭州、永登均爲55公里,離中川機場30多公里,蘭新鐵路、312國道從不遠處經過。“萱帽豬馱”古今爲蘭州地區名勝,永登八景之一。

傳說,自宋代以來,這裏就遊蹤不止。現存清咸豐年間刻制的《西萱帽山廟宇並立碑記》上記載:“莊浪之南有堡曰苦水,堡西二里許,層巒迭嶂,鍾靈毓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萱帽山也。”碑上有四句讚語:神以人而靈爽愈昭,人以神而禎祥永樂,巖巒因之而莊麗,殿宇由是而輝煌。說明,萱帽山在歷史上就是一處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厚的名勝風景區。

豬馱山因李佛馴豬馱磚修寺而名揚四海,苦水因豬馱山而成旅遊勝地。

豬馱山出名的另一箇原因是這裏的玫瑰、玫海花香。這裏是蘭州新十景之一。又有“中國玫瑰之鄉”的美譽。這裏的玫瑰不但香氣純正,而且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二,以玫瑰爲品牌的香料、食品已成爲專利。

李佛的高風亮節,濟世利民,玫瑰的馨香美麗,經濟效益,被老百姓廣泛傳頌,被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已成了一箇地方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也成爲當地的無形資產,非物質文化承傳。

豬馱山山門建於2002年,是典型的仿古牌坊類建築。高3丈6尺,集通道和觀賞於一體。正中間匾額上遒勁雄渾的“豬馱山”三個大字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炮兵部部長王育華中將題寫的。

進了山門的一眼望見的便是雕塑“自醒”,畫面是李佛領着神豬“自醒”馱磚。這是一組銅鑄藝術品,形象地闡明瞭豬馱山的來歷。也寓意佛法無邊,世間萬物皆可度。這是一箇美麗的神話傳說。據傳,300多年前,李福出家後,發願修葺西山寺。當時苦水驛站的冠驛官答應幫李佛實現夙願,但因從騾子上摔下瘁死,又錯投豬胎,便託夢李佛超度。李佛找到那頭緣豬,賜名“自醒”,天天趕“自醒”搬運磚瓦。自背6塊,豬馱4塊,這一行動感動了衆鄉親,大家一齊動手,很快完成了善舉。這就是這組塑像的典故,也是豬馱山的來歷。因此,萱帽山又名豬馱山。風顛和尚度豬馱磚修寺的傳說便流傳開來。那聳立山巔,慈目俯視的就是被譽爲西北銅佛之最的李佛金身。

李佛銅象高21.95米,寓意21世紀敬鑄的至尊佛祖。

佛像的設計製作者是:航天部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採用銅板鍛制工藝,展開面積約600平方米,製作時間是從2002年8月開始,到2003年4月初完成,農曆六月初七舉行了開光儀式(原定四月八舉行,因“非典”推遲)。站在李佛銅像前極目眺望,苦水川景色盡收眼底。從這裏眺望,苦水川中間開闊,兩頭收攏,確似人的一隻眼睛。曾經是河西第一堡的苦水堡,恰在中間,宛如眼球,民間曾把人的眼球稱作“苦水”,因此,這一段山川被取名苦水。古代叫苦水灣,明朝洪武十二年築堡叫苦水堡,設驛站叫苦水堡驛,是河西走廊最南的一箇驛站。苦水因盛產玫瑰,也有玫瑰山谷的美稱。每當農曆四月八左右,滿川遍野的玫瑰花盛開之時,“玫海花香”的勝景便出現在人們眼前。

門票

門票15人民幣

景點位置

蘭州市永登縣苦水鎮豬馱山

苦水鎮:苦水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莊浪河下游,與西固區河口鄉相鄰,南北長約18公里,東西寬約29公里,總面積454.5平方公里。現全鎮7000多戶,約32000多人,除極少數回族、藏族、滿族外,其餘均爲漢族。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建苦水堡。據乾隆《甘肅通志》載:“其地產硝,水味稍苦得苦水地名。” 苦水物產豐富,農業已…… 苦水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