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區玉渡山旅遊攻略

玉渡山爲國家AA級旅遊景區。

位於延慶縣城西北山中的玉渡山自然風景區,全境面積約一百多平方公里,自110國道,有一條玉海公路相通。該區地處深山,人跡罕至,景色秀麗,環境清幽。它是北京地區一塊鮮爲人知的處女地;它是大自然保存最原始的綠色記憶;它是現代人迴歸自然最美好的選擇。它是藏於深山的明珠,與我們現代人有着同樣的渴望,這就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玉渡山之美,在於山、石、林、泉、瀑、花、草一應俱全、而那渾如天籟的感覺,又在於清、幽、靜、野之中。

一、自然地理概況

該區南沿後河,古城河河谷,西起北京市第二高峯海拔2241米的海陀主峯,東至龍慶峽,面積一百多平方公里,境內海拔58O-1589米。所開發的是其核心和精華部分約58平方公里。

該區屬燕山餘脈軍都山脈的一部分,位於燕山沉降帶西端。地貌主要以溝谷、中山、谷地侵蝕階地組成。該地區有兩條河,一條經玉渡山至三岔河;另一條經五里坡至三岔河,兩河均都發源於海陀山區,在三岔河處匯成一股注入龍慶峽,由於海陀山區爲花崗岩裂隙發育,且上游植被茂密,故基岩裂隙水豐富,所以河水量較大,即使在枯水期也有泉水補給,終年常流。

因爲水文條件好,人爲活動少,屬於封閉性,所以這一地區植物生長茂盛,種類繁多。據首都師範大學和林業大學調查,喬木主要由松、樺、山楊、遼東櫟、椴和北京丁香爲主的溝谷雜本林組成;灌林木主要以山榆、二色胡枝子、平榛、虎榛、繡線菊、鼠李、山桃、荊條、山杏等組成,草本主要爲百草羣落,部分荊條、灌叢相結合,這裏植被覆蓋度高(玉渡山周圍可達100%),種類多,生長好,是天然的北方植物園。

野生動物資源也很豐富,據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整理,有脊推動物184種,其中哺乳動物20多種,鳥類11目,29科,125種,列爲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6種,列爲北京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4種,列爲北京一般保護的野生動物16種。

此地氣候爲典型的山地氣候,垂直分佈明顯,由於海拔高,這裏的氣溫比縣城附近還要低,日差還要大,降水比縣城附近多。

二、景觀介紹

本大區可分五個自然景區

1.玉渡山區:

玉渡山又稱"一垛山",是一座高不過20米的離堆山,海拔86O米,山頂平整,長滿灌叢,山頂長不過20米,寬7.8米,巖性爲礫岩,山雖然不高但極陡,如平地拔起,山頂原有一座小廟,名"玉皇廟",現廟已毀,只留牆基,斷磚殘跡。玉渡山周圍鬱鬱蔥蔥,是一片綠的世界。植被極好,山下溪水四季不斷流,嚴冬不凍。溪中大小卵石磨圓較好,春、夏、秋三季花開不斷,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是山、水、林絕妙配合的靜穀風光。

這裏的古油松是較突出的,山頂山門遺址旁有一古松挺立,高20多米,胸徑近一米,山南峭壁又有一樹身外探的古松,樹冠青蔥繁茂,與前一棵分別爲迎客松和送客松。玉渡山對面山坡(正對山門,相隔100米)有三棵等距而立的古松,筆直挺立,人稱"三炷香"。

2.西北溝、西南溝:

巖性爲礫岩,有河水沖刷而成,溪水四季長流,谷底裸露岩石和沉積層相間分佈,故水流忽隱忽現,忽而地上,忽而地下。植被繁茂,覆蓋率在95%以上,喬灌草齊全,主要植物有油松、楊、樺、山楊、遼東櫟、山杏、山桃、榛叢、繡線菊、鼠李、荊條等,更有稀有植物黃櫱、水榆和藥用植物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北溝有一片裸露的岩石,此處谷窄坡陡,兩側巖壁陡峭、氣勢雄偉,谷底岩石凹下有一水潭,潭水清澈,有水生植物生長,潭上有一陡坎,水大時可形成瀑布,是個野炊的好場所。另外,沿西北溝直上也可攀登海坨山,比從松山登頂坡度,距離都小。

3.路家河南溝

15公里左右,西段谷底寬闊,後河水潺潺流過,河中遍佈磨圓較好的礫石,大小不一,顏色不一,其中白而大的遠看似一羣臥羊,東段龍慶峽谷底狹窄,景觀衆多。小孤山:在高家河村東,有一塔形礴礫岩離堆山,由河流侵蝕而成,離10餘米,遠看象寶塔,拔地而起。雙松寺遺址:高家河村東有雙松寺遺址,此寺始建於明代,後毀於戰亂,清年間重建,由於此寺北靠青龍山,院內有兩棵松,故名"青龍山雙松寺"。殘存無頭石佛三座,石碑一塊及一長20米的牆基。雙松寺遺址對面有一陡峭的金字塔形山,山勢雄偉,山頂有直立的石錐,頗爲壯觀。茶壺山:雙松寺南偏東一座形似茶壺的山,夏天,在山谷中遠望茶壺山,在霧氣濛濛之中,其秀麗頗似南方山巒。傳說建應夢寺時,附近沒有水,只能靠人從山下往山上背水和泥,一天一老媼以一秫秸杆挑兩茶壺水讓建寺的人和泥使,一人笑道:"這簡直是開玩笑,兩茶壺水怎麼能和泥?扔西溝裏去吧!"話音一落,秫秸杆立斷,一壺落在應夢寺處,寺裏流出了清清的泉水,另一隻掉在石山上化作山峯,就是現在的茶壺山。

4五里坡:

這裏爲斷塊上升山地,海拔在800-1600米,年平均氣溫低,蒸發量小,空氣的相對溫度較大,水資源較豐富,東部碳酸鹽區,地勢陡峭,嶂谷發育,植被稀疏;南部是石英砂岩區,岩石風化程度較深,陰坡土層深厚,含水量大,腐植質含量高,植被生長良好,枯枝落葉可達4一10CM,陽坡土質較差,岩石碎屑多,質地粗,含水量較少,植被多爲灌木或草本植物,覆蓋度也較低,西北部的安山岩露頭多爲岩石裸露帶,在海溝附近,主要是鈣質膠結的礫石,經風化後,大小礫石佈滿山坡,植被多爲灌叢,主要是繡線菊和草本植物,覆蓋度一般爲20%一30%。本區景點有四處:一是平北軍分區司令部遺址;二是水晶石山;三是丁香溝;四是二龍山。

水晶石山在五里坡南的萬草地西坡,海拔1200米,巖性爲石英砂岩,因後期的多次變化,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石英的晶體變大,形成許多新的石英晶簇,這些石英結晶良好,成簇狀發育,但沒有發現較大的結晶,單粒只胡蠶豆大小,顏色不一,多爲白色晶體透明,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丁香溝位於五里坡村南西部,地層爲侏羅紀日砂岩同安山岩互層。地質構造較爲複雜,斷層較多,溝谷兩側的巖性不對稱,爲一斷裂帶。這裏地勢北側高於南側,南側峭壁上有大量的水平擦痕,北側山陡峭。且陽坡陡,陰坡緩,呈單斜山,谷底有許多巨大石塊,有的直徑可達3一5米,雜亂分佈,溪水時隱時現,山坡上植被較好,以灌木爲主。這裏生長着大量的丁香樹,花開季節,馨香濃郁,沁人心脾。

二龍山位於五里坡南約1.5公里處,是兩個孤立的山峯,十分陡峭,遠望好似兩條龍頭,故此得名,谷底有一"石門",高約10米左右,兩側筆直,山坡上植被茂密,主要有青槓、狼榆、遼東棟、樣樹、六道木、胡枝子和棒子等。

5五里坡至三岔河谷:

自五里坡至三岔河谷爲一段石灰岩峽谷,源自五里坡附近的河流,沿峽谷自五里坡經三岔河匯入龍慶峽。遊人可沿河流自五里坡順谷而下至龍慶峽,這段峽谷長約10公里,谷底狹窄,兩側山峯陡峭,遍佈峯林、峯叢、孤峯、石錐等。緩坡和臺地上,次生林茂密。

景區等級:2A

景區類別:自然類

開放時間:5月上旬––11月

地 址:延慶縣張山營鎮玉皇廟村北

電 話:69199362 69190280

價 格:60元/人,無其他消費

交 通

自 駕 車:沿京藏高速公路到延慶縣城,走110國道、走古龍路按玉渡山景區指示牌行進

乘 車:德勝門箭樓每5分鐘對開一輛,到延慶縣城再乘920環線到玉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