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區香港東普陀講寺旅遊攻略

東普陀講寺位於香港荃灣千佛山山麓的老圍村,是一所仿照中國的浙江省之杭州市的普陀寺建造的寺院。它在1932年由茂峯法師所創辦。講寺一直都由寺院的僧人營辦,由於過去一直很少人知道這所寺院,所以環境非常清幽。直到迴歸之前,由於經營困難,爲免講寺結束,所以交由華人廟宇管理委員會接手承辦。之後,經過大力宣傳,現時前來觀光的遊人非常多,而寺院內外亦都裝修過,但已失去了昔日清幽之美。

歷史

東普陀講寺在1932年由茂峯法師所創辦。茂峯是廣西博白人,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29歲在南京寶華山慧居寺(今稱隆昌寺)受戒。1924年茂峯應邀赴臺灣靈泉寺講經,1927年自臺灣到香港弘揚佛法,途經老圍村,登千石山,遊大水坑,以其氣象宏闊,爲建佛寺的理想地方,乃集資建寺。於1930年開始興建,歷兩年而成。茂峯因見千石山一帶景物與普陀山有些類近,故名之爲“東普陀”,更把千石山改名爲千佛山,又把大水坑名爲三疊潭。

建築特色

東普陀講寺裏邊建有許多亭臺樓閣:“圓通寶殿”於1949年重修,位於東普陀講寺的中央部分,供奉觀音像、西方三聖像、彌勒佛像、文殊菩薩像及普賢佛像;前方是“天王殿”、“韋馱殿”及“觀音殿”;後方是“藏經閣”;左方是“客堂”及“延壽堂”;右方是“祖堂”及“功德堂”;尚有散佈“千佛山”各處的“印海堂”、“菩提樹”、“淨業堂”、“五觀堂”、“西客堂”、“禪堂”、“雲水堂”、“圖書館”、“客堂”、“竹亭”等建築物及景點。

珍藏寶物

東普陀最聞名的有所謂“三大”:即“佛大”、“鼎大”及“鑊大”。殿前大鼎背後刻有“重六百餘斤,有盛店造”幾個字,爲香港罕有的法器文物之一。爲紀念茂峯法師,1967年寺內建成“茂公紀念館”,內藏珍寶包括:

弘一法師的題字: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早年留學日本,出家前爲著名音樂家及藝術家;

嶺南派畫家高劍父及趙少昂的“五言聯”及“花鳥畫”;

日本的裕仁天皇御賜之“黃緞金燦五衣”:1924年茂峯法師應邀往臺灣基隆靈泉寺講經,逗留在臺三年,講經-,皈依四衆達萬多人。當時的日本臺灣總督及其官員也曾前往聽經,及將此事呈報日本天皇,敕令贈茂峯法師金爛五衣一件,是300年來第一位日本以外的僧伽得此禮頌。

交通指南

景區地址:香港荃灣區老圍村老圍路168號

乘車線路:港鐵荃灣線荃灣站轉乘81專線小巴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