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區孟公屋旅遊攻略

孟公屋,是香港西貢區的一條客家原居民村,主要居民包括俞姓、成姓和劉姓的原居民,三家姓都有祠堂,亦有馮姓原居民。三家祠堂均爲爲單層瓦頂屋。

孟公屋於清朝初年開村,俞姓始祖爲俞德魁,是大埔汀角村的分支,成姓始祖爲成檳元,清初自廣東省興寧縣南遷至大埔林村定居,其子成國珍於孟公屋開村。

成張一家親

清朝初年,西貢坑口孟公屋成氏先祖成檳元外出經商,遇上盜賊被殺。其妻鄒氏見夫遲遲未歸,遂到沙田大水坑向夫君友人張首興求助,不久找到成檳元的身首異處的屍首。張氏爲免好友妻兒生活無依,便照顧他們,後來與鄒氏共偕連理,婚後亦誕下一子張子龍。張首興爲免亡友絕後,待成檳元的兒子成國珍長大後,囑回覆成姓,助其在孟公屋開基立業。此事記於成、張兩族的宗祠內的《成張兩族一家親碑記》上。

爲感謝繼父養育之恩,成國珍每逢年初二都會偕妻兒親赴大水坑拜年,後人亦延續此風習,成氏於每年正月初二全村上下都會扶老攜幼從孟公屋出發,在麒麟開路下,沿山路經過慶徑石、茅坪、梅子林等地抵達大水坑,連同麒麟到大水坑張氏宗祠拜祭,同一太母的成、張兩族又會舞麒麟互相拜年。他們的舞麒麟方式與一般喜慶麒麟不同,兩隻麒麟面對面舞,表達思念、緬懷的親情,至今流傳了三百多年。至1990年代初,成、張兩族改爲兩村隔年互訪,成氏逢“甲、丙、戊、庚、壬”年往大水坑村拜年,而張氏則於“乙、丁、己、申、癸”年往孟公屋回敬。

成、張兩族有如兄弟姊妹,兩族互不通婚,每年重陽節的秋祭,成、張兩族都會一同前往西貢南圍拜祭太母鄒氏,有事時亦會互相支持。

興建祠堂紛爭

劉、俞、成三姓興建祠堂時曾經紛爭,僵持不下,成氏認爲劉、俞兩姓聯手施壓,就派員往大水坑向同一太母的張氏求助,張氏逾百人趕到孟公屋聲援,重重包圍整條孟公屋村,最終劉、俞兩族同意讓成氏祠堂建於三所相連之祠堂中間。

交通指南

景區地址:香港西貢區清水灣道

乘車線路:乘九巴91路;新界區專線小巴103m、103、16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