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區敬羅家塾旅遊攻略

敬羅家塾位於香港新界大埔頭村,是該村鄧族的祠堂及家塾。於1998年7月21日被列爲法定古蹟。敬羅家塾相傳於明朝時由鄧氏第十三代族人玄雲、梅溪及念峯爲紀念第十代先祖敬羅公而建造,敬羅公被尊稱爲大埔頭鄧族流光堂開山祖。敬羅家塾原用作族人家塾之用,以傳統卜卜齋方式教學,一度有多達40名子弟就讀。除用作書室外,亦是族人聚會及慶節活動舉行的地方。敬羅家塾曾改作“啓智學校”的校舍,於1953年遷出後再恢復作祠堂之用。

敬羅家塾爲傳統的三進兩院式建築,在門前左右各建有一箇鼓臺,鼓臺上各有兩支花崗岩支柱用以承託屋頂。正門石額“敬羅家塾”四字乃著名金石家鄧爾雅(1884-1954年)的手筆。屋頂正脊及牆頭飾有幾何圖案,而屋內的檐口板就以花草圖案爲題的精美灰塑點綴。敬羅家塾中進正廳有一座雕刻精緻的神龕,是於1932年從廣州訂製,神龕分六層安放供奉由元亮公至敬羅公各祖先靈位,正廳“流光堂”三字則出自革命家胡漢民手筆。

King Law Ka Shuk

必去理由:香港大埔最古老的私塾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