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香港立法會大樓旅遊攻略

香港立法會大樓的前身是最高法院大樓,由立法局於1898年2月28日決議興建,大樓由英聯邦採辦處的顧問建築師亞士東·偉柏(Aston Webb)及英格里斯·貝爾(Ingress Bell)所設計。大樓於1900年開始動工興建,1903年奠基,由於缺乏石匠與合適的花崗岩,工程延至1912年才得以完成。

大樓曾經先後用作最高法院及立法機關,在香港日佔時期曾被日本軍徵用爲憲兵總部。隨着香港立法會在2011年10月遷往位於添馬的立法會綜合大樓,大樓已經移交予司法機構更改成爲香港終審法院,預計於2015年年中投入服務。

立法會大樓採用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仿效古羅馬及希臘的建築設計,由愛奧尼亞式圓柱及多立克式圓柱所支撐,組成地下及一樓四周的柱廊。大樓設計象徵秩序與公平,所有門窗分佈於支柱之間,對稱有致。爲了適應香港氣候,建築特設寬闊陽臺,足以阻止陽光直接透進室內,提供散熱功能。

大樓頂部揉閤中西的建築特色,中央穹頂在建築物在外觀佔了主要位置,穹頂由雙層鋼架和桁架內部結構支撐,建於花崗石制方形基座上,四端建有尖塔裝飾。大樓最高點的穹頂頂塔上,嵌上青銅製都鐸皇冠雕塑,是英皇愛德華七世於1902年採用的御冠。大樓的南北兩側建有兩座中式金字屋頂,以中式兩層瓦片鋪設,以防止在雨季滲漏,整個屋頂以雕琢華美的中國傳統柚木托架及鋼製T字型支架承託。

大樓面向皇后像廣場的中央門廊部分築有三角楣飾,並刻有“Erected AD MDCCCCX”(公元1910年豎立)的題字,兩旁各有一箇以圓環襯托的刻字“E”及“R”,爲“Edward Rex”的縮寫,以象徵大樓建於英皇愛德華七世在位時期。楣飾頂部爲英國國徽爲設計的皇家盾形紋飾:左上方與右下方各刻有三頭獅子,代表英格蘭;右上方的一頭獅子代表蘇格蘭;左下方的豎琴代表愛爾蘭。盾徽由英格蘭獅子及蘇格蘭獨角獸護持,頂端雕有皇冠,下刻有最高統治者的銘辭“DIEU ET MON DROIT”(我權天授)。倚在皇家盾形紋徽兩旁各有一尊雕像,左面爲真理之神阿勒忒亞雕像,右面爲憐憫之神克勒門提那。

三角楣飾的頂部豎立一尊高2.7米,代表公義的泰美斯女神鵰像,雕像右手持着代表公正的天秤,左手持着象徵權力的劍。雕像被蒙上雙眼,象徵法律精神不偏不倚及公正嚴明。

交通指南

景區地址:香港中西區昃臣道8號

乘車線路:乘電車2、3、5、6路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