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區山海關旅遊攻略

山海關爲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森林公園。

在碧波萬頃的渤海之濱,綿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偉的城樓,依山臨海,景色十分壯麗,這就是歷史名關,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被譽爲“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城堡、墩臺都是明代建築。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魏國公徐達見這裏“襟山枕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建關設衛。“山海關”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

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部,北依燕山,東臨渤海,地扼東北通向華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時,這裏是關內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要道,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曾以“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詩句,來形容其險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瀋陽)之間的“鎖”是恰如其分的。山海關之所以又稱爲“天下第一關”,乃極言其地勢險要,修築精巧,作用重大。當年,山海關關城周長8裏多,外有寬5丈、深2.5丈的護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箇關門,其東門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門。在關城的東西各築羅城,關城南北各築翼城,以駐軍隊,互爲犄角。關城東數里外又築威遠城、烽火臺、敵臺等附屬工程。以上這些建築,好像衆星捧月般拱衛着主體建築山海關關城,組成了一箇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起着長城東首要害重鎮的作用,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建築藝術和軍事才能。

山海關東門城樓上懸掛着“天下第一關”匾額,這五個字每字高達1.6米,筆力頓挫凝重,雄勁渾厚。其中“一”字一筆,不顯淡薄;繁體“關”字筆畫雖多,不顯臃繁。匾額的藝術風格與關山險隘的建築格局十分諧調,使整個城樓顯得更加奇偉俊秀。它是明朝當地進士肖顯書寫的。現在,原匾收藏在箭樓內,樓外懸掛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關”城樓,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煙波浩渺;北望長城,蜿蜒起伏,氣勢磅礴。在那連綿起伏的城牆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敵臺高聳,臺上的箭窗宛如一隻只睜大的眼睛,注視着祖國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樓上,俯瞰附近座座敵樓、烽火臺,凝視樓內兵器盔甲和青龍偃月刀的寒光,頓時感到關高城重,壁壘森嚴,彷彿置身於古代戰場。面對這一幅壯麗圖景,人們會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爲了建築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經付出了多麼巨大的犧牲。

長城自關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驟轉折與海岸平行,在距山海關4公里的渤海入海。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俗稱“老龍頭”。如果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那麼長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這條巨龍在引頸戲水,“老龍頭”正是這條巨龍之首。伸入渤海的這段長城,築於渤海之濱,伏在燕山支脈松嶺高地之上,長674米,牆體沿海岸線自然彎曲延伸。“老龍頭”素來享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它英姿勃發,每日迎風擊浪,形成了海濱長城的獨特風貌,稱爲萬里長城中的一絕。

2001年新世紀來臨之際,山海關被列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旅遊景區(包括天下第一關、老龍頭、孟姜女廟、角山)被列入國家最高級別“4A”級旅遊景區。

延伸閱讀: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