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區廣西民族博物館旅遊攻略

廣西民族博物館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建國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規模和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項目,是一座自治區級、全民所有、公益性、專題性的民族文化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廣西十二個世居民族傳統文化爲主要工作任務,同時兼顧國內其他省份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

博物館經六年籌建,於2008年12月竣工,並於2009年5月正式對公衆免費開放,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五十週年大慶獻上一份厚禮。

博物館位於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內,毗鄰美麗的邕江江畔,館區佔地面積130畝,由主樓和廣西傳統民居文化生態展示園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築面積29370平方米,主樓外形取材於富有廣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銅鼓,整個建築如一隻展翅的鯤鵬,遨遊於青山綠水之間。

博物館常設六個固定陳列展覽,其中大型主題陳列《五彩八桂—廣西民族文化陳列》展示面積約4000平方米,展出民族文物及其他實物資料一千八百餘件,展覽通過“序廳”和“家園”、“霓裳羽衣”、“匠心神韻”、“和諧樂章”五個部分,全面生動的展現了廣西十二個世居民族豐富深厚、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民族文物專題陳列《穿越時空的鼓聲—銅鼓文化》,展廳面積861平方米,展出銅鼓實物近七十件,通過“山寨銅鼓聲”、“銅鼓之路”、“當代銅鼓藝術”三個部分展現出了廣西最具代表性的銅鼓文化資源;《壯族文化展》以介紹中國壯族的歷史與文化爲主要內容,在對壯族進行全面、系統展示的基礎上,着重突出廣西壯族的特點,濃墨重彩地展現壯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的突出成就和偉大文明;《多彩中華—中華民族文化展》豐富展現了55個少數民族和漢族共同創造的博大精深、一體多元的中華文化;《繽紛世界—世界民族文化展覽》以各大洲或各國、各民族實物爲主,通過琳琅滿目、開放性的展陳方式,讓觀衆自己在展覽中去發掘、體會和尋求有關世界各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情況;《昨日重現——百年老物件展》則集中展示了博物館自2011年始向社會公開徵集二十世紀以來的老物件,展覽中的物品均來自老百姓身邊,看似平凡普通,卻隱含深意,它們見證了波瀾壯闊的民族復興,承載着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記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歷程。此外展覽區還設有兩個臨時展廳,常年引進優秀主題文化展覽以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博物館現藏文物總數三萬餘件(套),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三千多件(套),內容涵蓋民族服飾、銀器、生產-用具、宗教信仰、民間工藝、織錦刺繡等,材質以青銅器、竹木器、紡織品和銀飾爲主。藏品特徵鮮明,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它們真實地記載了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歷史環境下的生產-方式,是全面瞭解、研究各民族生產-方式演變的重要實物資料。博物館文物庫房佔地面積約一千五百平方米,按館藏文物材質劃分爲四間分區使用,庫內使用重型貨架和軌道式密集櫃,溫度環境實現二十四小時恆溫恆溼。

博物館十分重視科學研究,注重人才培養,人才結構多元。科研工作以民族傳統文化及民族文物的研究保護爲主要方向,鼓勵多學科融合發展。在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建設工程中,以廣西民族博物館爲龍頭,以分佈於廣西各地的十個生態博物館爲工作站的特色“1+10”民族生態博物館整體帶動機制,爲廣西民族傳統文化的搶救、保護、利用、研究和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十年間,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在文化遺產保護和推動生態博物館社區發展方面充分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並得到了廣泛認可,被譽爲生態博物館的“廣西模式”。

廣西民族博物館是廣西的一張文化名片,是廣西舉足輕重的文化窗口和展示平臺,自免費開放至今,年均接待觀衆量近70萬人次並逐年遞增,在文化傳播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博物館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娛樂功能,向公衆提供多方位的公共文化教育與體驗,經常舉辦精彩紛呈、文化氣息濃厚的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和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反響強烈,是一箇集文化展示、愛國主義教育、民族教育及老百姓享受文化成果、享受經濟發展成果於一體的最佳場所。

免費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30~16:30)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環路11號

電話:2024599/2024322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