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區漢景帝陽陵旅遊攻略

漢景帝陽陵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陽陵是漢景帝劉啓(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前一百四十一年)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陵墓東西長166.5米,南北寬155.4米,高31.6米,呈覆鬥型。

經過多年來的考古工作發現,陽陵陵園平面呈不規則葫蘆形,東西長近6公里,南北寬1至3公里,面積約12平方公里。由帝陵,後陵,南、北區從葬坑,刑徒墓地,陵廟等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帝陵座西面東,居於陵園的中部偏西;後陵、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一號建築基址等距分佈於帝陵四角;嬪妃陪葬墓區和羅經石遺址位於帝陵南北兩側,左右對稱;刑徒墓地及三處建築遺址在帝陵西側,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園棋盤狀分佈於帝陵東側的司馬道兩側;陽陵邑則設置在陵園的東端。整個陵園以帝陵爲中心,四角拱衛,南北對稱,東西相連,佈局規整,結構嚴謹,顯示了唯我獨尊的皇家意識和嚴格的等級觀念。在陵園四周的叢葬坑中先後發現了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羣,有堆放糧食的倉庫,還有牛、羊、豬、狗、雞等陶質動物及成組的陶、鐵、銅質生活用具,全面展現了漢代的軍旅場景。其0土的彩繪陶俑人物造型準確,表情豐富,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出土的斷臂漢裸俑,堪稱“東方維納斯”和“東方大衛”,顯示了漢代高超絕倫的雕塑藝術水平。

漢景帝劉啓陵墓,位於咸陽市秦都區張家灣機場汽車專用公路西側。陵墓東西長166.5米,南北寬155.4米,高31.6米,呈覆鬥型。1990年5月,漢陵考古隊在陽陵南區發現一組14行共24個俑坑的叢葬設施。現已清理的第6和第8號兩坑,雖均遭盜擾,仍出土彩俑彩陶400餘件,銅鐵兵器、農工工具、衣飾及貨幣千餘件。另從17號坑發掘出土木車數乘和一批隨車陶兵陶俑。出土陶俑均爲男性裸體,除發、須、眉、眼塗黑外,通體爲橙紅色彩繪。

據測算,陽陵的陶俑總數可達數萬個。伴隨出土文物以金屬器物爲主,有銅簇、弩機、帶鉤、馬銜、“半兩錢”、鐵矛、戟、劍,還有陶井、竈等。

陝西咸陽

劉啓是漢文帝劉恆長子,母親竇漪(竇太后),漢惠帝七年(前188年)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漢景帝劉啓(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於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終年48歲,諡號“孝景皇帝”。安葬於陽陵。按周代的《諡法解》,“景”是美諡:“由義而濟(獲得成功)曰…… 劉啓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