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南京閱江樓景區旅遊攻略

南京閱江樓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一江奔海萬千裏,兩記呼樓六百年”。這副絕妙的對聯,是南京閱江樓六百年風雨滄桑的真實寫照。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但見浩瀚的大江滾滾東去,一覽無餘,彷彿鄭和下西洋以來六百年煙雨盡收眼底。閱江樓工作人員介紹說,當年鄭和龐大的船隊就是從南京下關龍江出水,浩浩蕩蕩地從這裏駛向太倉劉家港起錨地。

閱江樓風景區總面積31公頃,其中水面佔1/3,陸地佔2/3,綠化覆蓋率達85%。景區有閱江樓、玩鹹亭、古炮臺、孫中山閱江處、五軍地道、古城牆、地藏寺、五色土、靜海寺等30餘處歷史遺蹟,是一箇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全國知名旅遊勝地。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景區閱江樓以明文化爲主題,分“統一、開放、發展”三大主體;分別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圖等。景區內還有瓷畫《鄭和下西洋全圖》、《江南四大名樓》雙面繡、《閱江樓記》漢白玉雕刻、閱江樓鼎、獅嶺閱江浮雕等5個“全國之最大”,立意新穎,工藝精湛,獨具特色,充分體現了閱江樓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豐厚。

南京閱江樓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人到此遊覽,除了觀賞此樓獨特的江淮風情外,對鄭和下西洋史詩般的畫卷流連忘返。有人賦詩讚美道:“鄭和當年啓國門,艨艟鼓角氣祥和。六百年後重開放,登樓再聽盛世歌。”爲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籌備拍攝的大型紀錄片《一四〇五——鄭和下西洋》,開拍儀式在閱江樓舉行。二〇〇五年七月十八日開幕的南京閱江樓大明雄風主題燈展中,將特設《鄭和下西洋》燈組,下部層層波濤翻滾變幻,上部大船林立、巨帆片片,別緻的造型設計,精工製作的船隊、人物,豐富多彩的燈光變化,再現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

全國之最:閱江樓風景區創下五個全國之最

1、石獅子———這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對雄獅,高4.8米,重約30噸,用蘇州金山石整塊雕刻而成,風格爲明太祖時期,並按照盱眙縣明祖陵的守門獅子刻制。兩隻雄獅,氣勢雄渾,具有皇家氣概。

2、漢白玉碑刻———朱元璋撰寫的《閱江樓記》,由當代書法家抄寫,碑的背面刻的是宋濂所寫的《閱江樓記》,被選入《古文觀止》。漢白玉從北京房山開採出來,高律3.1米,寬4.8米,重15噸,是全國最大的漢白玉碑刻。

3、閱江樓鼎———是全國最大的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噸,鼎上刻篆字:“獅夢覺兮鬣張,子孫驕以炎黃,山爲挺其脊樑,閱萬古之長江,江赴海而浩湯,樓排雲而慨慷,鼎永鑄茲堂堂。”這七句話每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唸,就是“獅子山閱江樓鼎。”

4、鄭和下西洋瓷畫———這是中國最大的瓷畫,高12.8米,寬8米。壁畫背後是唐伯虎和祝枝山的作品。

5、青銅浮雕——是全國最大的青銅浮雕,高2米,寬8米,由雕塑大師吳爲山作。閱江樓爲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歷史背景

建閱江樓的初衷,始於1626年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爲朱元璋在其稱帝前,在獅子山上以紅、黃旗爲號,指揮數萬伏兵,擊敗了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的強勢進攻,爲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14年後,公元1374年,也就是洪武7年的春天,朱元璋在獅子山建一樓閣,親自命名爲閱江樓,並以閱江樓爲題,命令在朝的文臣職事們各寫一篇《閱江樓記》。留傳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翰林大學士宋濂的《閱江樓記》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閱江樓記》和《又閱江樓記》等三篇文章。朱元璋還動用了服刑的囚犯,在獅子山頂修建了建樓用的“平砥”,也就是地基。

停建原因

朱元璋在寫了樓記、打了地基後又突然決定停建閱江樓,並在他的《又閱江樓記》中說明了停建的理由:一是上天託夢給他,叫他不要急於建閱江樓;二是在他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應該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閱江樓這事應該緩一緩。其實還有一箇原因是集中財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鳳陽的城牆,後來連中都鳳陽的城牆也因耗費巨大而停建了。

完成建設

2001年建成此樓,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許多的古代資料缺失和現代建築規範、工藝的差別,新建的閱江樓沒有使用傳統的木結構,而是用現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來代替,讓這座名樓缺失了一絲古韻。

用時參考

2小時

交通

公共交通

1、坐100路到大橋南站下,下車後是個Y字型路口,走右邊的那條小路,大概要走10分鐘走到頂左轉,就可以看見鳳儀門,鳳儀門下面就是閱江樓的南門

2、南京火車站乘坐10路公交車大橋飯店站下車即到其他:乘21、18、16、54、鹽輪線即可到達

門票

40元/人,官網訂票35元,60歲以上69歲以下老人、全日製本科、研究生半價,70歲以上老人、1.2米以下兒童免費,閱江樓天妃宮聯票45元/人。

開放時間

7:00-18:00(4月1日-10月31日);7:30-17:3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景點位置

南京市鼓樓區建寧路2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