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區三峽博物館旅遊攻略

三峽博物館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保護、研究、展示重慶和三峽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與人類環境物證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礎設施。中國三峽博物館與重慶市博物館合併共建,今後將掛兩塊牌子。它位於20世紀亞洲十大經典建築的重慶人民大禮堂的正西端,兩者中間爲4萬平方米的重慶人民廣場,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體”的城市標誌性建築羣。如果說重慶人民大禮堂是20世紀50年代重慶的標誌性建築,那麼,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是21世紀初重慶的標誌性建築,一顆鑲嵌在山水園林的山城重慶心臟的璀璨明珠。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體建築氣勢宏偉,內涵深邃。除正面與人民廣場、人民大禮堂保持三位一體外,其餘部分均順地勢地貌而建,並與山體融爲一體,結合地勢高差與建築的圍合與半圍合,呈現出山水主題的園林景觀,舒展平緩變化的體量似從山體中生長雕琢而成。工程總用地面積爲2.9316公頃,主體結構長157.3米,寬98.085米,地面以上總建築高度爲25.2米,共5層,總建築面積爲42497平方米,爲一類高層建築,其中地下1層爲文物庫房、車庫、設備用房,地上4層爲展廳、報告廳、管理輔助用房。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爲6度,框架抗震等級爲三級,建築結構安全等級及耐火等級均爲一級,建築耐久年限爲100年以上。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總體佈局通過以東西走向的人民大禮堂對稱軸爲主軸線,並以一箇完形將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主體建築聯繫起來,主軸線上人民大禮堂、人民廣場、博物館三位一體,一氣呵成,張馳收放灑脫自如,形成“三位一體”的四維效果(包含人羣的行爲運動)。通過對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變化、肌理對比,形成統一簡約而又內涵豐富的象徵圖形。人民廣場與博物館一體圖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圖案連接。從東端人民大禮堂向西望,博物館主體的玻璃頂在陽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羣山(展廳山石狀)中升起的紅日,顯出勃勃生機。從西端博物館東望,人民大禮堂

在人民廣場和諧曲線環抱的映襯下,昭示出博物館和人民大禮堂兩個不同時期標誌性建築的歷史對話,而人民廣場則成爲對話的極佳場所,這種生動、諧趣的對話方式,既強調了歷史和社會的人文關懷,又展示了重慶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重慶是一座具有優秀歷史文化內涵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與之相配套的三峽文物搶救保護也是廣爲世界關注的工程。因此,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作爲收藏、研究、展示重慶地方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博物館,在成爲三峽歷史文化永久載體的同時,也將成爲三峽工程文明形象的不朽豐碑。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目標是“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影響”。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成爲重慶城市文化的象徵、城市文明的窗口和城市精神的名片。
2007年,中國三峽博物館作爲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而受到國家文物局的表彰。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