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旅遊攻略

磁器口古鎮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磁器口古鎮,千年古鎮,重慶縮影,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的古鎮磁器口,轄區1.8萬人,面積1.5平方公里

磁器口古鎮是位於重慶市區,行政區劃隸屬沙坪壩區,古鎮磁器口位於市區近郊,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距繁華的主城區僅3公里。始建於宋代,面積1.18平方公里歷經千年變遷而保存至今的重慶市重點保磁器口古鎮

護傳統街。

磁器口,以出產瓷器而得名。在1918年地方商紳集資在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瓷器質地很好,品種繁多,名聲漸大,產品遠銷省內外。漸漸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龍隱鎮”。現已發現古窯遺址20餘處。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現今磁器口古鎮保存了較爲完整的古建築,開發了榨油、抽絲、製糖、捏麪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喫、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瓷器口廟會四古鎮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是距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古鎮景觀。磁器口

-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傳統文化歷史街區,是人文薈萃、風景優美、獨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遊勝地,是交通便利、休閒娛樂、重溫老重慶舊夢的好去處。

磁器口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殺苣言隱修於鎮上寶輪寺,故又名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爲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美譽爲“小重慶”。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重慶曆史文化名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巖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古風猶存的茶館、有歷史傳承的碼頭文化;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正氣凜然的紅巖志士抗戰遺址;有獨具特色的川劇清唱、火龍表演,有工藝獨特、品種繁多的傳統旅遊產品,有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任你品味,任你選購。“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海內外每年前來參觀、旅遊的賓客達300餘萬人次。

名稱由來

磁器口原名白崖場,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爲繁華的商業碼頭,“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是其繁榮寫照。清朝初年,因生產青花瓷,得名磁器口。古稱龍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