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縣崇信龍泉寺旅遊攻略

崇信龍泉寺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崇信縣城北的龍泉寺,這裏水流淙淙,樹木蔥鬱,鳥鳴婉轉,曲徑通幽,儼然一箇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龍泉寺現爲國家4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龍泉寺由山麓林帶、芮谷、東臺、中臺、西臺等幾部分組成,中臺爲勝景區,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東、西二臺向南突出,環抱芮谷、中臺。東臺舊有公劉廟、洪元宮、東嶽廟,現新建穀風亭,其下小崗有慧芳亭,系港胞梁慧芳女士捐資所建。西臺原有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及忠烈祠,迎面有一石碑,上 書“齊家文化遺址”,字跡筆力遒勁,爲當代書壇巨匠啓功先生手書。這裏發現的文化層距地表1.8米~4.4米,裸露在半崖上有袋型、鍋底型灰坑,斷層內有衆多石器和各種陶器,紋飾豐富奇特,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距山不遠的另一面山坡上,有著名的李元諒墓,這裏長眠着戰功卓著、封王授爵的唐武康郡王李元諒,這座大墓連同縣城內的李元諒寢宮,一同講述着將軍抵禦吐蕃、築城會盟、德被民生的傳奇故事。

芮谷溝口有山門,內有玉帶橋,谷東有長640米的登山石級。玉帶橋上約20米有虎門,因其旁有人工雕鑿之下山虎而得名。虎門西之谷中,有龍噴溪水奇觀,有仿古水車翻轉不停。谷中溪水長流、潺潺有聲,谷旁及東西山坡林木茂密,蔭影蔽日。至山腰則溝谷盡而中臺現。中臺東西長約130米,最寬處不過15米,窄處僅7、8米而已。此處建築最爲密集,東有三霄殿,西有大佛殿,兩殿高瓴敞廓,宏偉壯觀。龍泉寺本是佛教誦經坐禪之地,香火綿延不斷,爲崇信古時最大的佛事勝地。道教見此名山亦想坐觀修道,於是一山容納二教,釋道並存。這裏殿、閣、洞、窟、龍應有盡有。懸崖上鑿有三清、玉皇、藥王、龍王、睡佛、三官、兒女、菩薩、呂祖、莊子、梁家祠堂等十一洞。大佛殿西側滴水崖前有魚池,名曰“化魚沼”,面積約10平方米,水深1米,原養五色鯉魚,今新殖小魚,長約寸許,活躍池中煞是可愛。中臺西側懸崖名“瀑珠巖”,巖上有千年古柏突兀在絕壁懸崖之上,猶如蟠龍,龍鬚翠綠,鱗爪森然,神形兼備。懸崖下水流如注,淅瀝聲聲,泉水清澈而漣漪不斷,與龍呼應,動靜結合,自然和諧。上有蟠龍騰躍,下有泉水叮咚,龍泉寺之名由此而來。“龍泉”又名“貫珠泉”,因巖上水流注瀉,凌空而下,水落池中,聲似貫珠,故名。貫珠泉旁建有兩層亭式樓臺,命名“晴雨樓”,設計獨具匠心,構建新穎別緻。登此樓面南可俯瞰芮谷密林,微風過處,枝柯搖曳,綠不見底;面北即可直視“古柏龍蟠”、“芮谷深處”等景觀。身居晴雨樓,品茗聊天,風鈴叮噹,滴水之聲不斷,如秋雨綿綿;出外抬頭看天,則朗朗晴空。

龍泉寺奇特之處在於一年四季滴水不斷,寺因之聞名,山因之增色。龍泉水經國家地質礦產部化驗,爲優質天然礦泉水,其中每升水中含鍶0.392毫克~0.630毫克,比一般水質高出數倍,具軟化心腦血管、生津利尿之功效。崇信人更是珍惜這天賜聖水,每天清早,晨練的人們或三五成羣,徒步前往,或男女結伴,以車代步,皆手提塑料桶前往汲取潔淨泉水,來來往往,漸成崇信縣城一道獨特的風景。

碑林也是龍泉寺一箇頗具看點的人文景觀。龍泉寺所立石碑,依照地勢,隨處可見。啓功、歐陽中石、王遐舉等書家的墨跡屢見於碑刻。

龍泉勝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遊人,每年農曆四月初二爲傳統廟會,遊人如織,僅初二當天上山朝拜觀光者就多達萬人以上。古代文人騷客概括龍泉形勝爲八景:

古柏龍蟠在龍泉寺的“芮谷深處”,古柏頗有飛龍騰空之勢。樹冠倒懸撲地,形似渴蛟飲澗,瞰視着“貫珠泉”垂濂,凌空流煙飛雨,猶如游龍吐水。彎曲而盤旋的蒼枝老杆,橫攀懸巖,恰如虯龍蜿蜒於峭壁,鱗甲森然。

早在三百四十多年前,它就以“古柏龍蟠”被譽爲芮谷八景之一。這棵樹盤踞懸巖,不沾沃土,默藏芮谷,清幽拔俗,傲然倒臥,如逸仙細聽“貫珠泉”流水之琴音,似隱士靜觀“篩子湫”蘆叢之遊魚。每當嚴冬驟降,羣芳逃遁的時候,它更顯示出老而不僵、幹而不枯的特性。

古柏的龍態神姿,撥動了歷代遊人墨客的吟詠雅興,許多人爲之寫下了讚頌的詩詞歌賦。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崇信知縣唐受桐在《游龍泉寺》詩裏就有“柏龍竹鳳今猶在,玉洞冰壺候已賒”的描寫。民國11年(1922年),崇信知事曹英所寫的“霜皮黛色已忘形,蟠石孥雲拂紫冥,破壁應知飛有日,微將鱗爪示山靈”(《龍泉古柏》)詩句也是對這棵古柏的絕妙寫照。而古老的民間傳說,對龍柏則有更形象的詮釋:傳說唐朝魏徵夢斬涇河老龍之後,老龍得助於王母娘孃的點化,化柏伏於龍泉寺的懸崖峭壁之上,而崖下的泉水,便是老龍流下的悔恨的眼淚。

靈沼魚化沼深五尺許,水從石縫出。蓄養五色魚於沼中,欣遊淺底,活潑可愛,堪稱一景。清世祖順治十七年(1660年),崇信知縣武全文題爲“化魚沼”。

瀑珠聽雨西崖高百尺,勢如倒懸,百泉注瀉,水似貫珠聲,故曰“貫珠泉”。

雙橋步月橋長三丈許,橫掛于山腰,南接靈官樓,北通三清洞,原名遇仙橋,後更名雙橋,取慈航普渡之意。

蓮臺曉日臺在寺東1裏處,層巒疊翠,望之如蓮形,登臺觀曉日之出,霞光映輝,氣象萬千。聖母靈湫在此。原有三臺,今存其一。

高原秋風寺東西各一原,勢如左右掌,俯視汭川,一覽無遺。崇山紅葉,汭川白蘆盡收眼底。西有縱遊原、觀汭峯,東有望遠陵、登高坪,俱爲遠眺之基。

湫池霖雨:池在坡下,面積不廣,池水明空如鏡,終年滿而不溢。據傳,鄉人祈雨輒應,知縣武全文感其恩題曰“靈應湫”。

芮谷煙霞寺東建公劉廟,西爲芮谷莊,石崖刻有“芮谷深處”四字,字大如鬥,筆勢遒勁。夏秋之晨,常有薄霧從芮谷漫出,流煙飛霞,氣象壯觀。

近年來,經過不斷修葺重建,龍泉寺漸具規模,景觀何止八處。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旅遊產業的迅速崛起,崇信縣按照“生態旅遊縣”的定位,確定了數條以龍泉寺爲中心的旅遊線路,這座隴上名勝以她獨有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遊客。

信息來源:崇信黨史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