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敬亭山旅遊攻略

敬亭山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位於宣州城北5公里的水陽江畔。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晉初爲避晉文帝司馬昭名諱,改稱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百餘里,大小山峯60座,主峯名一峯,海拔317米。南齊詩人謝眺《遊敬亭山》詩有“茲山亙百里,合杳與雲齊,隱淪既已託,靈異居然棲。”的描繪;唐代李白先後7次登臨此地,且留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仿古建築門坊矗立山口,門坊上刻有楚圖南題寫的“敬亭山”三字和書法名家書寫的李白、陳毅的詩作。門坊內築有李白雕像,迎門而立,飄然欲仙,昭亭湖內築有昭心亭,湖面盪漾着各種花式的小遊艇。湖邊小道可直達雙塔寺風景區。由雙塔而上,三月,梨白桃紅,油菜花一片金黃,置身於此,如入畫境。俄而,山勢漸高,林木茂密,由古昭亭坊拾級而上,步完竹海小徑,是綠雪茶社,再盤山而上,便可登太白獨坐樓。此地是敬亭山景觀薈萃之處,翠雲庵、綠雪茶社近在咫尺,奼紫嫣紅的杜鵑花滿山遍崖。若乘興登臨山頂,極目遠眺,東北的南漪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山下的水陽江蜿蜒曲折,百舸爭流;南邊江城如畫,高樓林立;北邊田疇沃野,一覽無際。

興建中的弘願寺,依偎於敬亭山南麓;地勢高朗,林密風疏,羣峯環抱,一江繞縈,天然之佳地也!弘願寺前身廣教寺,爲唐大中年間黃檗禪師創建,歷代高僧輩出,化導普廣,近代毀於戰火,唯存宋代“雙塔”,現爲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經省市兩級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恢復重建,移遷新址,更名爲“弘願寺”。

自古以來就爲文人名士所偏愛,留下大量吟誦。“江山也要才人捧”,敬亭山從此名聞中外。自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以來的1000多年間,敬亭山便成爲“吟無虛日”的江南詩地。謝眺在這裏寫出了“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茲山亙百里,合背與雲齊”等佳句名篇,開創了山水詩的新風。唐詩人李白寫敬亭山的詩有45首,其中《獨坐敬亭山》成爲千古絕唱:“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歷代文人追尋謝、李的足跡,紛紛上敬亭山揮毫潑墨,自唐至清,有300多位書畫名家在此留下近千篇作品。遊山時在“太白獨坐樓”小憩片刻,品一盅“敬亭綠雪”名茶,管教你靈感頓生、文思泉湧。陳毅同志曾經寫過一首吟詠敬亭山的詩篇:“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晉初爲避晉文帝司馬昭名諱,改稱敬亭山,屬黃山支脈,東西綿亙百餘里,大小山峯60座,主峯名一峯,海拔317米。

敬亭雙塔具有宋代寶塔的韻味,又較多地體現唐代寶塔的傳統風貌。兩塔均爲四方形,高均約20米,各有7層。東塔比西塔略大,每面2.65米,西塔每面2.35米。兩塔底層三面設門,東塔東面和西塔西面不設濟,以上各層的四面開門。塔外壁間或用佛像磚砌成,現在仍可以見到東塔第5層佛像4對。塔的飛檐爲磚木結構,內樓爲木板。塔檐有華拱出跳,牆面嵌有寶相花,呈現出佛教特有的莊嚴氣氛。塔底座有白色浮雕,中心無塔心柱和其他建築裝飾。古塔在全國尚屬稀有,歷爲古建築家的重視。兩塔的第2層內壁均橫嵌着北宋文學家蘇軾所書正楷碑刻-《觀自在菩薩如意陀羅尼經》。其文末有“元豐四年二月二十七日,貢拔黃州團練副使眉陽蘇軾書以贈宣城廣教院橫上人”的署款。蘇軾的墨跡,在我國書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