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縣老爺山旅遊攻略

老爺山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老爺山,又叫元朔山、北武當山,距西寧市30公里,因山峯頂部建有太元宮(即關公廟),廟內雕塑有關公像而得名老爺山。位於西寧市北35公里大通縣橋頭鎮蘇木蓮河畔(北川河),山頂部海拔2928米,相對高差近500米,是西寧附近山勢雄偉,風景最優美的山峯。

老爺山自古以“蒼松蓊翳,石磴盤梯,川流縈帶,風景佳麗”而聞名遐邇。當你途經時,翹首仰望,只見丹崖翠壁,騰雲走霧;蒼松雜樹,負勢競上;山道盤旋,宛如羊腸。景色四時不同而終年常新:春則山嵐繚繞,夏日佳木蔥籠,金秋紅葉似火,寒冬銀裝素裹。老爺山岩體主要有石灰岩構成,長期流水侵蝕、風化等外力作用,多形成奇峯巖洞和峽谷,尤其是南坡,山勢陡峭,危崖聳立,從南坡登山峯頂端確有“華山之險”。

老爺山植被生長茂盛,計有百餘種植物,以雲杉、柳樹、白楊、紅柳及多種灌木爲主。每到盛夏季節,漫山遍野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叢林中玫瑰、牡丹、芍藥、金露梅、銀露梅及各種野花竟相開放,芬芳撲鼻。深秋季節的景色可與北京香山景色相媲美。林間草叢中棲息有20多種野生動物,有野貓、赤狐、松鼠、旱獺、猞猁、黃鼠、毛眼、沙雞、野雉、雪雞、藍馬雞、巖鴿等,以鳥類爲主。

老爺山之美,在於山青廟秀,林蔭花香。老爺山原建有藥王廟、玉皇宮、百字宮、柴家殿、無量殿、鬥母宮、太元宮等古建築,還有老虎洞、石柱、火燒臺等,五十年代末均遭破壞。如今,重新修建了亭臺樓閣、廟宇,一部分古建築正在恢復。

山上藥王廟,入廟憑窗遠眺,石光山色,平林遠峯,寒翠蒼綠,深青淺碧,各具形態。出藥王廟南行十數步,即至玉皇宮,內塑玉皇大帝像,院落甚爲寬敝,廟門走廊旁各塑黑虎一隻,張牙舞爪,神氣活現。上坡即爲百子宮,中塑子孫娘娘,壁崖間遍置泥人,前燃巨蠟,粗若茶杯。往遊婦女,爭先焚香,或討神籤,或拴泥人,煞是虔誠。出百子宮北行數十步,爬過巉巖,即至菩薩殿。殿址雖小,處地卻高,遊人在此小憩者甚多。再前行穿過叢林,即至柴家大殿,該殿爲元塑山西北第一勝地,殿宇巍峨,門內廳壁間繪塑半立體形佛圖,騰雲駕霧,栩栩如生。內庭有身着黑袍的無量塑像,高達丈許。出廟門循徑東北行,即爲無量殿,昔日香火甚盛,屋宇寬敞,民國初年焚燬。循道東去,過玉皇宮即見古塔聳立。高達三丈。塔南山灣中有石洞一處,下臨絕底深淵,上塔松木二根,即爲太元宮,也稱老爺廟,內塑關公像,左有周倉持刀而立。兩廂牆壁間繪製關公生平偉績,如“出五關”、“單刀赴會”等不一而足。

出院即爲三佛殿,拾級下山東行,至雷祖殿。雷祖殿東南爲鬥母宮,出鬥母宮西北行,過羊腸道,岩石洞中,搭成草菴一間,內供文昌帝君,循道西行,則至三官廟,該廟北倚大山,南臨峭壁,地形幽雅,建築亦甚壯麗,爲元朔山西南第一勝地。西北山戀之間,便是享有盛名的“老虎洞”,上面是嶙峋的峭壁怪石,下面是層列的茂林崗巖。論山勢要數這裏最險峻,論風景要數這裏最幽雅。相傳此洞昔日有虎雄踞,後因遊僧居此,虎乃逸去。明時俞安期題名爲“慈藏”。北有巨石高二丈許,清乾隆間西寧府監司龍膺在石上題名“海藏”後人塑像修建,規模漸大。過去,缺兒少女的人們,每至夏秋,遠道而來求子者絡繹不絕。洞內塑有吊晴白額的老虎一隻,遍體斑駁,其大如牛,臥於洞左,中間爲子孫娘娘塑像,左有孔隙一方,爲還願者投置錢物之所。洞右有一門,僅容一人出入。凡求子女者,先入內焚香許願,然後進洞摸索,若得鞋襪,則爲生兒育女之兆,翌年,另製鞋襪還放洞中,以了其願。若摸遍石洞,不得一物,則爲無子之兆。沿老虎洞下山,有一條險若天梯的便道,蒼苔、溼土遍佈,深林險壑,夾雜着不少無底洞天,人不敢行。西北半山腰處有一比較開闊地段,名叫“火燒臺”,原有佛寺,清雍正初年因佔亂被焚燬,代遠年湮,遺址乃存,故而得名。

每年農曆六月六期間,傳統六月六花兒會和朝山會同時舉行,並舉辦物資交流大會、歌舞演唱會,本縣及西寧、互助、湟中等地的各族羣衆,扶老攜幼、摩肩接踵而來遊覽觀光。早年還有羣衆性的“朝山會”活動,更是盛況空前。現在,隨着旅遊事業的興起,遊覽老爺山的人也日益增多,每到春暖花開,各族遊人接踵而來。到了“平空虛閣有霞住,六月深松無暑來”的夏季,遊人更是絡繹不絕。通往老爺山的公路上自清晨到黃昏,車輛、人羣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山上樹木蔥籠,綠草如茵,山花爛漫;紅男綠女,猶如簇簇鮮花,千姿百態,歌聲此起彼落在空谷傳響。

地理位置:位於大通縣城北部,距西寧市30公里。旅遊指南:門票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