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人民大會堂旅遊攻略

人民大會堂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人民大會堂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西長安街南側。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的地方,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辦公場所。是黨、國家和各人民團體舉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羣衆舉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動的場所。

人民大會堂的建設來源於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週年紀念,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決定興建十大建築,展現十年來的建設成就。這些建築追求建築藝術和城市規劃、人文環境相協調。人民大會堂爲建國10週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完全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行設計、施工,1958年10月動工,1959年9月建成,僅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了。創造了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創舉。人民大會堂集中了當時全國各地的建築材料,建築工人加班進行建設,僅僅用了10個月就完成了從設計圖紙到從內到外所有裝修及設備的安裝調試。

人民大會堂初建時稱“萬人禮堂”。1959年9月24日落成後,時任總理周恩來邀請一批專家進行參觀視察,請大家給其起個名字。著名的橋樑專家茅以升在紙上寫下“人民大會堂”幾個字。後來“萬人禮堂”被定爲“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坐西朝東,南北長336米,東西寬206米,高46.5米,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8萬平方米。比故宮的全部建築面積還要大。人民大會堂壯觀巍峨,建築平面呈“山”字形,兩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開門。外表爲淺黃色花崗岩,上有黃綠相間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崗岩基座,周爲環列有134根高大的圓形廊柱。人民大會堂正門面對天安門廣場,正門門額上鑲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正門迎面有十二根淺灰色大理石門柱,正門柱直徑2米,高25米。四面門前有5米高的花崗岩臺階。人民大會堂建築風格莊嚴雄偉,壯麗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及四周層次分明的建築,構成了一幅天安門廣場整體的莊嚴絢麗的圖畫。內部設施齊全,有聲、光、溫控制和自動消防報警、滅火等現代化設施。人民大會堂建築主要由3部分組成:進門便是簡潔典雅的中央大廳(只是門廳不設座位)。廳後是寬達76米、深60米的萬人大會堂;大會場北翼是有五千個席位的大宴會廳;南翼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辦公樓。大會堂內還有以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廳堂。

人民大會堂每年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兩會)。以及五年一屆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也在此召開。目前,人民大會堂已向公衆開放。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將人民大會堂建築已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名錄(第一批)》。

用時參考

1小時

交通

公共汽車:1、2、5、8、9、10、17、20、22、37、44、48、52、59、66、67、69、71、82、90、99、120、126、201、203、205、209、210、212、301、337、608、626、646、673、690、692、723、728、729、901快、特2、特4、特7、特11、專1線、專2線、快速公交1號線。

地鐵:地鐵1號線天安門西站、地鐵2號線前門站

門票

成人30元,學生15元。

開放時間

1月、2月、3月、12月:9:00至14:00

4月、5月、6月:8:15至15:00

7月、8月:7:30至16:00

9月、10月、11月:8:30至15:00

景點位置

西城區西長安街天安門廣場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