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內蒙古博物院旅遊攻略

內蒙古博物院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內蒙古博物院位於呼和浩特市東二環與新華東街交匯處西北側,與內蒙古烏蘭恰特建築毗鄰,主體建築面積5萬餘平方米,造型獨特,設備先進,由陳列展廳區、文物庫房區、觀衆服務區、業務科研區及多功能廳等各部分組成。博物院集合了強烈的現代元素、地域表徵與民族特色,是濃縮了中國北方億萬年來生態變遷史與草原文明發展史的一部“百科全書”,也是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誌。

內蒙古博物院立足自治區豐厚的古生物化石、現生生物、歷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資源優勢,以“草原文化”爲主題思想貫穿全部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覽”,分佈於博物院三個層面展廳,計爲14個陳列,並在注重觀衆流線的前提下構建層區風格統一和逐層步步升高的感觀態勢。其中,二層“遠古世界”、“高原壯闊”、“地下寶藏”、“飛天神舟”四個基本陳列介紹草原文化的生成之地,景物交融,栩栩如生;三層“草原雄風”、“草原天驕”、“草原風情”、“草原烽火”四個基本陳列以板塊串珠形式展示草原文化從古代——近代——現代的縱向發展線條,簡明生動,通俗易懂;四層“草原日出”、“風雲騎士”、“草原服飾”、“蒼穹旋律”、“草原華章”、“古道遺珍”六個專題陳列以亮點聚焦方式呈現草原文化六大精彩之處,清新莊重,雅俗共賞。陳列多方位、多角度,縱橫交錯,點面結合,從宏觀到微觀系統描述了內蒙古的完整形象,個性鮮明,引人入勝。

內蒙古博物館

內蒙古博物院同時集中表現了自治區六十年來文博事業的發展成果。其內部設施實現智能信息化,安防預警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文物管理網絡系統裝備先進;文物庫房、文物養護中心、古今生物標本修復室、陳列展覽製作室、技術資料信息中心、學術研究室、青少年活動中心、行政辦公室、大型多媒體會議室等功能優化齊全,尤其注重在觀衆區提供各種人性化服務和文博產業化服務,將內蒙古博物院打造成爲社會大衆教育、鑑賞、休閒、娛樂的高品位公共場所。

二層四個基本陳列

1、遠古世界:內蒙古自然古生物化石陳列,展示自三十億年前到一萬年前起落恢宏的內蒙古遠古生態環境巨大變遷,尤其突出中生代恐龍和第三紀、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標本,不負內蒙古“化石之鄉”的美譽。

2、高原壯闊:內蒙古自然現生生物陳列,展出現今生存於內蒙古的動物與植物標本,以東部森林、中部草原、西部戈壁沙漠的典型環境生物爲閃光點,引領觀衆走進內蒙古獨特的自然生態世界。

3、地下寶藏:內蒙古地質礦產標本陳列,展出內蒙古盛產的各類貴重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和建築材料等標本,呈現內蒙古豐富的地質礦產資源。

4、飛天神舟:以內蒙古爲基礎的大型中國航天科技陳列,展示共和國航天史、航天成就和內蒙古人民對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貢獻,激發人們探索宇宙太空,發揚草原開放人文精神的情感。

三層四個基本陳列

1、草原烽火:內蒙古現代革命鬥爭史陳列,展出自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內蒙古的社會狀況和革命文物,重點表現內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後繼,英勇悲壯又具民族特色的革命鬥爭史。

2、草原風情:內蒙古近代民族風情陳列,展出近數百年來生活在內蒙古地區的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滿、回、朝鮮、漢等八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文化藝術、風尚禮儀、宗教信仰等風俗,積極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3、草原天驕:古代蒙古族通史陳列,以成吉思汗和大元王朝爲亮點,根據從蒙古族起源到蒙元時代再到明清時期近千年的完整脈絡,表現蒙古民族的聰明才智、輝煌創造和波瀾壯闊的歷史,是最具世界關注性的特色展覽。

4、草原雄風:內蒙古古代民族史陳列,展出草原先民、東胡、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古代民族的文物精品,其中突出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和遼文化的歷史,娓娓講述草原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與輝煌歷程。

四層專題陳列正在更新中

1、草原日出:內蒙古新石器時代文物專題陳列,展示中國古代北方草原先民新石器時代的農耕、狩獵、製陶、琢玉、居住、飲食、服飾、婚育、喪葬、文化、宗教和社會組織等內容,表現草原文明爲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2、風雲騎士:內蒙古古代鞍馬文物專題陳列,展現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馴養的馬種、馬具、馬的牧放馴養、馬對中原經濟文化的影響以及歷代騎兵兵器等內容,充分體現北方草原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和馬背民族的英雄氣概。

3、草原服飾:內蒙古古代服飾文物專題陳列,用跳躍串珠式方法反映北方草原民族和森林民族特有的服飾風格,表現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的審美價值取向。

4、蒼穹旋律:內蒙古古今歌舞藝術專題陳列,反映北方草原數千年生生不息的歌舞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具風采的民族藝術創造力,可與觀衆直接互動,極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5、草原華章:內蒙古古代文化美術文物專題陳列,展現新石器時代至清代數千年來北方草原民族的巖畫、碑石、石雕等文物,體現北方草原民族思想文化創造中的特有風格。

6、古道遺珍:內蒙古古代草原絲綢之路文物專題陳列,展示自戰國時期至清代二千餘年間從中原傳入草原的文物、西方傳入草原的文物、受東西方影響產生的草原文物精品,反映中國北方草原民族的開放意識和在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作用。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