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縣黑龍灘旅遊景區旅遊攻略

黑龍灘旅遊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級溼地公園。

黑龍灘水庫是建國以來我省修建的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主要依靠四川都江堰引水充灌,水庫始建於1970年,於1972年竣工。渠系工程先後經過八年建設,七年整治,歷時十五年竣工。黑龍灘水庫是羣衆投勞,國家補助,以民辦公助的形式修建的,總投資2026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0153萬元,羣衆投資加投勞折價10113萬元,基本上各佔一半。爲修建水庫仁壽人民出了大力,流了大汗,甚至有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總計因工犧牲的有133人,因工緻殘的有1205人。

仁壽黑龍灘

仁壽黑龍灘

水庫位於成都平原的東南邊緣,龍泉山脈的二峨山西麓,仁壽縣城西北16公里處。系都江堰灌區的一箇囤蓄水庫。湖岸線長310公里,南北長25公里,水面23.6平方公里,大壩高53米,長271米,最大蓄水3.6億立方米,正常蓄水3億立方米。被譽爲“西蜀第一海”。湖中7峽7壩85座羣島星羅棋佈,似水上盆景,碧波萬頃,水天一色,迴環掩映,如夢如幻。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景區年平均氣溫14.4℃,森林覆蓋率90%,1986年被省政府審定爲四川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1527米長的輸水隧洞將每秒39.4個流量的龍灘碧水送越805座隧洞、644座渡槽、1144座暗拱、3690多公里的大小渠道,澆灌仁壽、井研、簡陽三縣的106.06萬畝土地。

景區內有10處各具特色的景點:大壩、三大灣、蓬萊島、青龍嘴植物園、龍巖摩崖造像和石刻書畫、陳姑山、七星照月、八一羣島,韓家壩、白果壩和雙燕子。湖區腹部最大的島羣——三大灣蓬萊島,它由小連山、阿彌陀佛山、花果山、風披山等組成,山山相連,峯巔露出湖面。島上綠樹成蔭,可以賞花、觀景、垂釣。

1、大壩高53米,長271米,系用27萬立方米條石砌成的弧形重力巨壩,巍峨磅礴,雄偉壯觀。壩側建有郭沫若手書的“黑龍灘水庫”三角碑及石刻浮雕。是景區遊、購、娛、喫、住、行中心。

2、蟠龍島位於景區中部,四面環水,毗鄰中心區,與報恩寺相望,面積17.5平方米。島上建有遊山道、馭龍亭、觀景亭、書畫院、猴園;刻有著名書畫家馮建吳先生的手跡“蟠龍島”,沿東面峭壁還刻有高17米,長18米的巨龍頭和40米龍身。

3、報恩寺位於景區第一峯陳大山,三面環水,建於1989年,由山門殿,千手觀音殿、山神殿、大雄寶殿、鐘鼓樓組成,2001年在主峯陳大山完成13層高39.96米,76尊佛像的佛牙舍利塔,是縣境內佛教朝聖的最佳處。

4、三大灣位於景區腹心地帶,大型島嶼之一。該島形貌奇特,彎多水深,岸線曲折,與西部丘陵一橋相連。島上有花果山、風披山、阿彌倫佛山、小連山、草坪山、小蓬萊山等,山山相連,島島相望,環境幽靜,樹木蔥鬱,被省林業廳命名爲“省級森林公園”。

5、青龍咀位於主航線上,島上有省林科院試驗場引種世界各地300多種珍稀林木花卉,混交繁茂,四季景色,多彩多姿,常年鳥語花香,環境優美,惹人留戀。

6、太乙壩位於景區北端,由龍巖、大佛、五里橋和大梁子組成。傳說太乙真人斬惡龍巖駐足於此而得名“太乙壩”。大梁子山(島)面積85公頃,是景區85島之最,臨水巖壁上刻有長10餘米無頭巨龍,有明萬年間鐫刻的“龍壁”二字,旁有唐代鐫刻的彌勒佛像和碑文;佛像兩旁石上分別是潑水現竹和潑水現字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