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區武漢博物館旅遊攻略

武漢博物館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代先民以其勤勞和智慧,爲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璀璨的精神寶庫。爲了準確、真實、直觀地展示武漢城市文明史,使觀衆全面

瞭解武漢地方歷史發展脈絡、感受武漢厚重、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武漢博物館舉辦了大型系列地方歷史展覽《武漢古代歷史陳列》、《走向近代的武漢》和《歷代文物珍藏陳列》、《古代陶瓷藝術陳列》、《館藏近現代名家繪畫展陳列》三個專題藝術展覽。通過武漢歷史陳列和專題藝術陳列這兩扇穿越歷史的窗口,武漢博物館爲觀衆展示了悠遠、凝重、豐厚的中國古代文明和瑰麗多姿、八方交融的江漢區域文化。

青銅器中,商獸面紋十字孔甕出土於武漢市黃陂區商代遺址盤龍城,是研究武漢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東漢詩經銘文重列式神獸鏡,其銘文經着名的金石學家羅福頤先生鑑定爲在西晉時就失傳的魯詩。在亡佚了一千七百多年以後重新被發現,尤顯珍貴。玉器中,白玉雙鳳交頸壺,壺底有“乾隆御製”填金篆書款,是從皇宮流散到民間的古玉精品。三國時期的青瓷塢堡,1986年出土於黃陂灄口鎮,是一件能

充分反映當時地主莊園經濟縮影的典型器物。宋湖泗窯青白瓜棱執壺,出土於武昌縣湖泗窯遺址。該窯址的發現,填補了長期以來宋瓷研究中“湖北無瓷窯”的空白;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爲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極爲少見。書畫中,文徵明的草書、仇英的《竹梧消夏圖》、黃鼎的《黃陵廟圖》、朱耷的《貓石圖》等均爲明清着名書畫家的作品。

武漢博物館在提高陳列形式的文化品位上進行了不斷探索。力求使陳列效果在規範中求變、在變化中求新。每樓展廳都有明確的主題。一樓三個展廳:《歷代文物珍藏》廳追求寧靜雅緻、尋古探幽的神祕風格;《古代陶瓷藝術》廳營造明朗、素雅、光潔的陶瓷藝術風格;《館藏近現代名家繪畫展》廳定位爲淡雅、幽靜、簡潔的中國傳統書畫意境。二樓是武漢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設計者圍繞着武漢獨特的歷史背景,在陳列手段上進行了藝術創造。《武漢古代歷史陳列》和《走向近代的武漢》廣泛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巧妙地將歷史文物、復原場景和數碼技術結合,營造出真實、奇妙、夢幻般的歷史與現實。此外,武漢博物館還專門設有爲觀衆服務的多媒體觸摸屏與語音導覽設備。在這裏,觀衆能傾聽到古老歷史脈搏的跳動,感受到心靈深處對傳統文化和美的渴望和追求。

除了利用陳列展覽的形式充分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外,武漢博物館還十分重視發揮宣傳教育功能。《武漢文博》雜誌和“武漢博物館網站”是武漢博物館的兩個重要的宣傳教育陣地,是武漢博物館培養專業人才、普及文物知識、傳播文博信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窗口,是人們探尋人文關懷、觸摸中華文化底蘊的藝術殿堂,也是展示武漢博物館厚積薄發、開拓視野、彰顯風采、廣交朋友的重要場所。

武漢博物館藏品豐富,種類繁多。文物包括了青銅器、玉器、竹木牙雕、硯臺、印章、鼻琺琅、陶瓷、書畫等諸多門類的珍貴文物。現有藏品5萬餘件,展出各類精美文物2000餘件。其中:既有清宮造辦處的御製祕器、也有歷代名家高手的傑作;有考古研究價值極高的出土文物,也有工藝精湛的傳世珍品。

其中重要的藏品有:

青銅器中,商獸面紋十字孔甕出土於武漢市黃陂區商代遺址盤龍城,是研究武漢城市歷史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東漢詩經銘文重列式神獸鏡,其銘文經着名的金石學家羅福頤先生鑑

定爲在西晉時就失傳的魯詩。在亡佚了一千七百多年以後重新被發現,尤顯珍貴。玉器中,白玉雙鳳交頸壺,壺底有“乾隆御製”填金篆書款,是從皇宮流散到民間的古玉精品。三國時期的青瓷塢堡,1986年出土於黃陂灄口鎮,是一件能充分反映當時地主莊園經濟縮影的典型器物。宋湖泗窯青白瓜棱執壺,出土於武昌縣湖泗窯遺址。該窯址的發現,填補了長期以來宋瓷研究中“湖北無瓷窯”的空白;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爲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極爲少見。書畫中,文徵明的草書、仇英的《竹梧消夏圖》、黃鼎的《黃陵廟圖》、朱耷的《貓石圖》等均爲明清着名書畫家的作品。

地址:武漢市江漢區漢口青年路373號

類型:博物館

等級:AAAA

遊玩時間:建議2-3小時

電話:027-85601720;027-85872318;027-85601377;027-65650603

官方網站:http://www.whmuseum.com.cn/

開放時間:

9:00—5:00(法定節假日不休息)每週五閉館展廳維護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每天發放免費參觀券3000張(上午2000張,下午1000張),發票時間爲每個開放日的9:00—16:00。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