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區廈門海滄大橋旅遊區旅遊攻略

廈門海滄大橋旅遊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廈門海滄大橋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也是廈門市歷史上投資最大的交通工程項目,工程全長5926.527米,主跨648米,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爲50000輛/日,行車時速爲80公里/時,工程概算總投資28.7億人民幣。海滄大橋工程於1996年12月18日破土動工,主體工程於1997年6月份正式開工建設,全橋於1999年12月30日順利通車。

海滄大橋

在福建省廈門市內的廈門海滄大橋是我國第四座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是我國第一座特大型三跨吊鋼海滄大橋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爲準。

箱梁懸索橋,懸吊結構在國內首次採用不設豎向塔支座的全漂浮連續結構,爲世界上第二座採用此種結構的大型懸索橋。

位於廈門市西港中部,西起海滄開發區馬青公路,跨越廈門西海域並穿過火燒嶼後接廈門本島仙嶽路,是廈門島的第二條對外通道。工程全長5926.527米,由石塘立交、西引道、西引橋、西航道橋、東航道橋、東引橋、東渡互通立交、東引道及附屬工程等組成,東航道橋爲懸索主橋,長1108米,主跨648米。海滄大橋爲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等級公路特大橋樑,兼具城市橋樑功能。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爲50000輛/日,行車時速爲80公里/時。

大橋百科

功能用途:跨海公路大橋建設地點:海滄至仙嶽路(七星路、七星西路)、湖濱中路、輪渡(東

渡)、湖裏

建設長度:全長5926.527米,主橋長648米

建設寬度:36.6米,雙向六車道海滄大橋

通行能力:5萬輛次/日

開工時間:1996年12月18日

建成時間:1999年12月30日

獲獎情況:

2008年榮獲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大橋概況

海滄大橋夜景

大橋爲三跨連續全飄浮鋼箱梁懸索橋,全長約6000米,主橋3140米,主跨648米。鋼箱梁全長1108米。鋼箱梁寬(即橋面寬)36.6米,高3米。分11類94節拼接而成,其中標準箱長12米,重157.5噸,最輕的127.4噸,最重的206.6噸。大橋有140米高的雙塔,上架兩根主纜,主纜由99股1萬多根鋼線組成的,由吊杆把主纜和鋼箱梁拉住,鋼箱梁與海面淨高55米,5萬噸巨輪可自由通航。用這種技術建造大橋,世界上屬第二座,亞洲是第一座。-總書記題寫的“海滄大橋”橋名,光彩奪目。大橋凌空飛架,俊美飄逸,銀灰色的橋身,與藍天、碧海、紅花、綠樹融爲一體,宛如一道飛虹,又似一條銀龍,架在廈門西海上,成爲廈門再騰飛的翅膀。

大橋特色

夜色中的海滄大橋

海滄大橋不僅是廈門與外界聯繫的又一重要通道,更是現代化廈門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廈門新興的旅遊景點,其優美流暢的橋樑造型,輕巧獨特錨、塔結構、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橋樑色彩,輕柔的夜景效果等,都將與廈門這座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相適應。大橋的建設也證明我們已達到世界造橋水平。

海滄大橋是由東渡互通立交東引橋、東航道橋、西航道橋、西引橋、石塘立交橋等大型工程組成的,全長5926.572米,是我國自行設計、自己施工,且大部分材料是國產的。它的建成,代表着本世紀中國建橋水平最高成就。海滄大橋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丹麥)的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箱梁懸索橋。

從景觀來看,大橋的索塔,採用門式結構、橋柱各部結構採用曲線造型爲基調的設計構思,型體上線條流暢、輕柔,大橋本身就是一座藝術精品。銀藍色的橋體與碧藍天空相輝映,看似長虹臥波,宛如玉帶橫臥在粼粼的海面上。110束平行鋼絲索股,掛在門式索塔上,乃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從宏觀上看,橋塔、錨碇、橋身,結構和周圍環境協調一致,大海、藍天、港口、城市和諧悅色,更感到人文美和自然美融爲一體,尤其是夜幕來臨,大橋就像一條民間舞龍,橋塔白光如晝,橋上,縱纜燈火輝煌,真像夏夜銀河星空,顯耀閃亮,給素稱"海上花園"的廈門錦上添花。-總書記題寫的"海滄大橋"橋名,光彩奪目。

海滄大橋如一條銀龍舒展在廈門東渡港和海滄投資區之間的西海域上,和海天渾然一色,舉目望去,行駛的汽車彷彿飛翔在藍天碧海中,縱橫捭闔,一派蒼茫之氣象。海滄大橋是繼廈門大橋後廈門島對外的第二條通道。條條道路通羅馬,纔有不可比擬的偉岸氣勢,再美的島嶼如果偏居一方與外界隔絕,也許會有第二個魯賓遜傳奇的故事或一年又一年吟唱飄洋過海心無所依的無奈。中國的文人騷客往往海滄大橋

有懷舊念古之情,他們踏訪一座城市鍾情於殘垣斷壁之間,滿目蒼涼中少了幾許寬容自信,而海滄大橋卻給我們一箇又一箇意外,一箇又一箇的與衆不同,一箇又一箇的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的驚喜,一箇又一箇從裏到外身心的愉悅,對於一箇遊客來說,此時的輕鬆舒坦也許就是下一次衝刺的動力。

海滄大橋景區的設置充滿了人性的光輝。海中央的西錨錠內巍然聳立着青少年科技館,和27萬平方米的火燒嶼生態樂園連成一片,這是中國第一個無人居住海島開發成的旅遊景區,自然界的許多奇妙景象不再是神奇的科幻,變成了伸手可觸的模擬。孩子們新奇的目光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心領神會中有了成人凝重的神色,我們的思想有了延續,在延續中,未來走進了我們今天的生活中。

從東渡港牛頭山跨過火燒嶼,到海滄石塘的排頭門,架起了一座亞洲第一的海滄大橋,營造出廈門一處新的景觀。

景區景點

“東渡飛虹”以海滄大橋爲中心,由大橋東岸景觀遊覽區、火燒嶼生態遊樂園、太平山莊休閒度假區組成。

東岸觀景遊覽區

主要是牛頭山公園和東引橋遊覽區,區內有橋樑博物館、人工山體疊泉、攀巖登山和自然綠化景觀,是觀大橋、觀西海、觀市區的制高點。

火燒嶼遊樂園

主要是一箇以自然與生態、人與動物無邊界交流、科普環保爲主題的旅遊觀光休閒島。園內有以西錨碇“青少年科技館”爲中心的科普教育區,以島上林中小道爲主體的山林怡情區,以島上四個湖爲主景的“四湖印月”區和彩巖觀賞區。

太平山莊休閒度假區

位於大橋西北太平山脈末端臨海,山體植被茂密,視野寬廣,海灣環抱,環境優良,從這裏看廈門西海、廈門市區和海滄大橋,有寬敞的視角享受,達到天、地、人的和諧境界。

東渡飛虹

東渡飛虹有獨特的優越環境,它處於廈門西海的中樞,南有鼓浪嶼、大嶼、猴嶼、兔嶼,北有鏡臺嶼、貓嶼、寶珠嶼,下有火燒嶼,遠處有青嶼、浯嶼和擔嶼。無論在牛頭山頂、火燒嶼觀景塔、太平山別墅天台,還是在海滄大橋上,翹首北望,只見五條山脊,如五條巨龍,呼嘯騰躍而來,交匯遙看海滄大橋

於寶珠嶼,形成“五龍奪珠”的非凡氣勢,形成湖裏、集美、杏林人氣旺、財源盛的聚寶盆。舉目南望,如珍珠般的島嶼撒在翡翠碧玉盤裏,依偎在廈門的懷抱,它們與廈門島一樣,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創造了無窮的財富。目光所及,那林立的高樓、錨泊的巨輪、進出港的飛機,連同沸騰的國道、翠綠的西堤、錦繡的白鷺洲、繁忙的東渡海滄港……織成了廈門的繁榮和富裕。人們已經從這裏看到二十一世紀廈門的再輝煌,看到廈門人燦爛的未來。

廈門橋樑博物館

橋樑博物館,坐落在海滄大橋東岸錨碇內,這是在大橋碩大的錨碇裏建起來的我國第一座橋樑博物館。它的造型設計、內容豐富、科技手段先進,展示了高科技水平,爲海滄大鳥瞰大橋

橋增添景色。博物館由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中國橋樑百年回顧展示館和海滄大橋監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五層是大橋監控中心。這是海滄大橋交通指揮的核心,她具有數據採集、數據通信、分析統計、控制高度、文檔管理、圖像圖形顯示和自檢報警等多種現代化管理功能,顯示我國建橋的高科技水平。概述廈門橋樑博物館(MuseumofBridges),坐落在海滄大橋東岸錨碇內,這是在大橋碩大的錨碇裏建起來的中國第一座橋樑博物館。它的造型設計、內容豐富、科技手段先進,展示了高科技水平,爲海滄大橋增添景色。它是由廈門路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集知識性、參與性爲一體,集中展示橋樑高科技、橋樑歷史、橋樑文化、橋樑現代化、橋樑科普的大型搏物館,博物館的展教面積有4000平方米。館藏介紹廈門橋樑博物館(圖2)博物館由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中國橋樑百年回顧展示館和海滄大橋監控中心三大部分組成。它們分三層展出:一層是海滄大橋建設展示館,從大橋設計、施工、科研、投融資、監理、景觀等多角度完整地展示了大橋的建設過程。二層是中國橋樑百年回顧展,以歷史爲經緯,以橋樑科技爲線索,系統地回顧了我國古代與當代橋樑建設的輝煌成就,介紹橋樑科技知識和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橋樑,以及規劃中的21世紀的宏偉橋樑工程。在我國古代橋樑中有保存完好的趙州橋、宋代的泉州洛陽橋,還有1937年建的錢塘江大橋,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在當代橋樑中有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汕頭海灣大橋、西陵峽長江大橋等,其中汕頭海灣大橋爲預應力混凝土懸索橋。五層是大橋監控中心。這是海滄大橋交通指揮的核心,她具有數據採集、數據通信、分析統計、控制高度、文檔管理、圖像圖形顯示和自檢報警等多種現代化管理功能,顯示我國建橋的高科技水平。

相關信息地址位置:廈門海滄大橋東岸錨碇

交通路線:57、62、71、72、77、83、92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開放時間:8:30~17:30門票價格:20元(學生15元)閉館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