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爲市紅色山水澗風景區旅遊攻略

紅色山水澗風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紅色山水澗風景區位於無爲縣西北部,南瀕長江,北依巢湖,與蕪湖、銅陵隔江相望。距省會合肥100公里,距巢無路僅十餘公里,通過寧安城際、京福高鐵的串聯,與合肥、南京、馬鞍山、銅陵、安慶、杭州等地形成立體交通網,逐步發展成爲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帶新興的鄉村休閒度假基地與紅色旅遊示範基地。

景區總面積28平方公里,旅遊資源豐富,涵蓋了無爲西北部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景區主要由新四軍七師紀念館、白棠湖度假區、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美好鄉村澗邊村、萬畝花卉基地和迎山寺六部分組成,旅遊資源品類較多,旅遊產品日益完善,初步具備觀賞休閒度假等功能。產品是旅遊的“形”,文化是旅遊的“神”。近年來,在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的基礎上,景區整合優勢資源,將綠色生態文化旅遊、古色宗教文化旅遊和紅色文化旅遊資源融合發展,形成了“紅爲魂、綠爲根、水爲韻、人爲本”的旅遊文化理念,致力於打造精品旅遊景區,實現區域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新建成的新四軍七師紀念館,投資額達1750萬,佔地面積約26400平方米,設有8個展廳、1個專題影像廳。館內運用多媒體聲光手段,以沙盤、幻影成像、紀錄片等方式真實再現當年新四軍七師光輝史事,並將七師當年使用過及繳獲的武器、地圖、日用品等近千件實物陳列布展。

坐落在景區內澗邊村的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保留有石磚、土木結構的茅草平房七間,內有七師領導同志用過的桌、椅等。門前由曾希聖同志於1941年親手嫁接的三棵棠梨樹,至今鬱鬱蔥蔥。

始建於1958 年的皖江革命陵園,佔地面積68 畝,山頂中央建有15米高的烈士紀念塔一座,紀念塔北側建有原新四軍七師參謀長李志高等七座烈士墓,園內格局佈置合理,綠樹濃蔭,四季長青,整個建築羣靜謐、肅穆、莊嚴。

如今,新四軍七師紀念館與皖江革命烈士陵園、七師師部舊址互爲補充,已成爲傳承新四軍光榮傳統的重要載體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打造紅色旅遊品牌的基礎上,景區創新紅色旅遊發展模式,促進紅色旅遊與綠色度假、生態休閒、鄉村旅遊、宗教旅遊和民俗體驗的整合。遊客在參觀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新四軍七師紀念館後,可在澗邊村小憩,欣賞紅磚青瓦,聆聽潺潺流水,品嚐鄉土佳餚。

景區內總面積15000畝以上以珍稀花木品種爲主的萬畝苗木花卉觀賞休閒區,漫山競相綻放的鐵梗海棠、紫玉蘭、白玉蘭等珍稀花卉爭奇鬥豔,觀之令人心曠神怡,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千畝牡丹園和桃花園更是周邊城市遊人週末休閒度假的理想選擇。景區內的白棠湖,湖區面積5萬平方米,三面環山,湖水清澈,水質良好,湖光山色交相輝映,修理宜人。這裏無污染,無噪音,生態環境極佳,是理想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

隱逸寧靜的迎山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安徽省重點文化保護單位,該寺三進院落,坐北朝南,有大雄寶殿、千手觀音、五百羅漢堂及衆多禪房,形成了規模較大的迎山寺建築羣。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廟會和九月初九廟會都有大批香客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香火鼎盛,遊人不絕。

景區自對外開放以來,全方位、多角度的不斷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景區的名氣不斷攀升。每年旅遊旺季,慕名前來的遊客達幾十萬人次,其中洲內入境遊客及洲際近程遊客約佔遊客量的0.6%。目前,景區正着手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探索新常態下發展的新路徑,力求彰顯山水澗旅遊特色優勢。在現有旅遊資源的基礎上,開發特色體驗項目,通過品牌性特色旅遊項目的建設,同時利用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積極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使其成爲長三角地區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帶重要的綠色度假基地以及環巢湖旅遊圈重要的鄉村旅遊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