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縣涇川大雲寺·王母宮景區旅遊攻略

涇川大雲寺·王母宮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大雲寺·王母宮是國家4A級景區。位於涇川縣城西北1公里處,沿312國道分爲王母宮、大雲寺兩個景區。位於回山和涇汭河交匯處的王母宮景區,是西王母發祥地和祖廟所在地,被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和中國民俗學會授予“國家重點民俗文化景區”稱號。據碑刻史料和文物古蹟考證,王母宮始建於漢武帝元封元年,後經宋初、明嘉靖年間兩次重修,是中國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廟,清代毀於兵燹,改革開放後臺灣信衆捐資重建。位於涇河對岸的大雲寺,歷史上是武則天敕令珍藏《大雲經》的皇家寺院,由隋代大興國寺改建而成。1964年因發掘出盛裝14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金棺、銀槨等而轟動海內外,被稱爲當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1969年大雲寺遺址範圍內發現北周寶寧寺地宮,再次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銅函、琉璃瓶供養佛舍利32粒。2012年12月,大雲寺遺址內先後兩次發現大量窖藏佛像。2013年1月又在佛像窖藏旁發現宋代龍興寺地宮1處,第三次出土琉璃瓶盛裝佛舍利2000餘粒,被認爲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大考古發現”。2013年6月19日(農曆五月十二),舉辦了大雲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會,實現了大雲寺對外開放。

1969年,大雲寺遺址範圍內發現北周寶寧寺地宮,再次出土石函、二重鎏金銅函、琉璃瓶供養佛舍利32粒。2012年12月,大雲寺遺址內先後兩次發現大量窖藏佛像。2013年1月又在佛像窖藏旁發現宋代龍興寺地宮1處,第三次出土琉璃瓶盛裝佛舍利二千餘粒,被認爲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大考古發現”。涇川縣按照“政府引導、多元投資、分期實施、分步推進”的思路,編制了大雲寺建設規劃,分三期在古涇州大雲寺原址建設大雲寺文化園,規劃佔地364畝,總體設計爲仿唐建築風格,分爲中心區、服務區和景區廣場三個功能區。2013年6月19日(農曆五月十二),舉辦了大雲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會,實現了大雲寺對外開放。

景點位置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城北新區大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