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區黎裏古鎮旅遊攻略

黎裏古鎮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黎裏古鎮位於蘇州市吳江區東南30公里,地處江浙滬交界處,與同裏、織裏、古裏共稱江南“四里”。鎮內有國家級保護單位柳亞子紀念館。黎裏歷史可追溯2500年前。春秋時期,黎裏在長水(即今浙江嘉興)境內。吳越檇李之戰(公元前496年)後,黎裏御兒蕩爲吳越分界之一。鎮之羅漢講寺,建於晉永熙元年(290年),距今亦1700餘年。後梁開平三年(909年)黎裏始屬吳江縣。宋、元時爲村落,由汾湖巡檢司管轄,直至清代。明成弘年問(1465--1506年)已成大鎮,居民千百家。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黎裏鎮自西至東長三里半,人口稠密,瓦屋鱗次櫛比,市場繁榮,舟楫塞港,街道行人接踵摩肩。辛亥革命後,黎裏爲吳江縣6市之一。

古鎮丁字形市河全長2000餘米,建於明清時期的古駁岸4000多米,橫跨着10座始建於元代至清代的古石橋,河埠式樣衆多,有淌水式、雙落水、單落水和懸挑式,雙落水和單落水又分內凹式和外凸式等多種。駁岸和河埠上雕刻着各式各樣的纜船石,有暗八仙、筆錠、如意、犀角、雙桃、雙桔、如意得鹿、瓶生蜂猴、瓶生三戟和五色旗等254顆,屬江南古鎮之最。

國家重點文保單位柳亞子故居,本是清乾隆時期工部尚書的私邸,前後六進,有乾隆題寫“福”字、大學士稽璜題匾而得名的賜福堂,有太平天國將領遺留的龍鳳瓦當,有栩栩如生的磚雕門樓,還有乾隆的梅花碑、劉墉與著名畫家合作的祝嘏圖。柳亞子故居收藏着國家一至三級文物藏品120件,待文物藏品152件,還有其他書畫文物500餘件。

除省文保單位柳亞子故居外,黎裏尚有禊湖道院、鴻壽堂、洛雅草堂、端本園、寫韻樓、新詠樓、周宮傅祠堂、居退一步處等市級文保單位8處,市級控制文物單位18處。鴻壽堂內18個圓臺形的木礎,正是明代早期江南古建築的特殊遺存,極富研究價值。

黎裏的弄堂堪稱江南古鎮一絕,至今完好保存85條,其中70條爲暗弄,57%以姓氏命名,以“周陳李蒯汝陸徐蔡”黎裏八大姓命名的最多。弄堂多數超過60米,更有5條超過百米。弄堂是黎里民衆在明清600餘年中成功的生活實踐,生活的需要、歷史的沉積,弄堂的結構發生了種種變異,有雙弄,有弄中弄,也有暗弄接明弄而成的三仚弄。

目前,當地政府已制定並完善了黎裏古鎮總體規劃、街區保護規劃等各項規劃編制工作;對古鎮基礎設施進行綜合改造,加快推進端本園、東聖堂等主要景點的搶救性修復工作;同時對鎮容鎮貌進行集中整治,初步完成古鎮綠化建設和亮化工程。力爭把黎裏建設成爲既具“明清世博”特色,又有“百年南社”內涵的江南水鄉名鎮。

地址:蘇州市吳江市東安路248號

類型:古鎮古村

電話:0512-63362831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

汾湖高新區(黎裏鎮):黎裏鎮位於吳江縣城東南30公里處,是一座保存較好的典型江南古鎮。鎮爲一河兩街,兩岸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明清建築的二層樓房,鋪面店堂毗連相接。古鎮又一特色是它長長的駁岸,全部用介稽石壘築而成。幾百年過去了,仍是那麼齊整堅實。駁岸邊嵌着300多根石欄,其中精緻的象鼻石欄如金石家手下的印章,方寸之間而趣味無窮,既是系船的極好設施,又是珍貴的藝術佳品。黎裏還是著名愛國民…… 汾湖高新區(黎裏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