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區清名橋古運河景區旅遊攻略

清名橋古運河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素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美譽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還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首批申遺點,被譽爲“運河畔的露天博物館”,其保護修繕範圍總佔地約0.44平方公里。2010年入選國家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據史料記載,3200多年前,泰伯奔吳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於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開鑿了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後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至隋、元時期,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成爲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該街區至明代達到鼎盛。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也是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典型風貌河段。街區內文物遺址品類豐富,集寺、塔、河、街、窯、宅、坊、弄、館等衆多人文景觀於一體,涵蓋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業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觀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種形態。據統計,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目前擁有國家、省、市級文保單位19處、牌坊8座、其他文物遺存17處,文化遺產之多、質量之高,在古運河兩岸城市中屈指可數,現該街區正着力打造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的示範工程。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依河而建,因水而市,街區在宋代以驛道驛館成雛形,至明清而興旺。古運河和伯瀆港兩條歷史文化水道在街區相會,形成了街區獨特的自然屬性和人文風情,並至今保留着路河並行的雙棋盤城市格局,“小橋、流水、人家”充分展現了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

街區內清名橋古運河段長1.6公里,河面寬約20米,兩岸前店後坊的江南民居建築鱗次櫛比,高低錯落,除普通人家的水碼頭外,還有達官貴人的“官碼頭”、寺廟的“神碼頭”、運送蠶繭絲綢的“絲碼頭”、裝載磚瓦的“窯碼頭”等,形成了千里古運河獨特的“水弄堂”景觀。由於受到良好保護,街區內至今依然保留着原生態風貌以及代代傳承的-習慣和風俗人情,古河古橋、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窯古廟等交相錯落、互相輝映、蔚爲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