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市合山國家礦山公園旅遊攻略

合山國家礦山公園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廣西合山國家礦山公園是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立項,經國土部批准,在實施地質環境治理基礎上,整合合山礦產地質遺蹟、奇石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資源而建設的。

一:公園簡介

自清光緒年三十一年(1905年)於合嶺山打下“廣西第一口煤礦井口”以來,合山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採礦歷史,留下了豐富的礦業遺蹟。這些礦業遺蹟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它們和周圍的自然、人文環境融合在一起,構成了煤礦特有的人文歷史景觀和自然生態景觀。合山國家礦山公園是在實施地質環境治理基礎上,整合合山礦產地質遺蹟、奇石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資源而建設的。

合山國家礦山公園的建設主要包括採礦遺蹟的修繕和改造、道路修築、煤田博物館、煤矸石城的綜合治理以及參觀區建築的修飾等。礦山公園分煤礦生產遺蹟區、合山煤田科普教育區、坑口電站區、治理恢復示範區等。通過礦山公園,讓人們瞭解合山煤田的基本情況,再現各時期合山採煤的歷史,讓人們參加珍惜能源;普及煤礦的勘查、開採歷程以及各種相關的採煤設施等科普知識;促進人們提高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保護意識。

二:人文景觀

合山煤田位於廣西市西南紅水河東北側,是一箇由岩溶峯林環繞的傾斜盆地,探明儲煤面積260多平方公里,煤炭儲量6.7億噸,佔廣西全區的1/3以上,是廣西最大的煤田,被譽爲“廣西煤都”。

上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地質學家馮景蘭、樂森璕和張文佑等曾多次到合山開展地質礦產調查,並創立“合山煤系”,經趙金科、李四光的修訂後創立“合山組”地層。

地質年代爲晚二疊世的合山組地層,以其海相碳酸鹽巖中夾煤層序列而聞名於世。區域地殼升降運動強烈,長期大規模的海進與海退輪番交替。沉積環境極其多變,炎熱的氣候條件加劇了碳酸鹽巖臺地上茂密森林的發育和成煤泥炭沼澤的快速盛衰,形成了這種世界罕見的、多箇薄層煤炭夾於灰巖中的合山組含煤地層。

合山不僅擁有豐富的礦業遺蹟,大量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也是這座新興工礦城市的名片。礦山公園西界的紅水河,風光旖旎、波濤洶湧、灘多水急,河水攜帶泥沙將河牀中的石頭沖刷磨蝕,孕育了聞名於世的“合山奇石”,原本毫無生命的石頭,被河水雕刻成一塊塊千姿百態、充滿靈性的奇石,讓人無不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清秀的玉屏山、險峻的寨山、神祕的司煙山是觀光探險的絕佳之地,極富地域特色的龍王古建築羣、民俗文化藝術節、壯瑤婚嫁禮儀等,都是幾百年來保存下來的極其珍貴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

在擬建廣西合山國家礦山公園18.3平方公里範圍內,礦業遺蹟類型豐富,且各類遺蹟具有稀有、典型、體系完整、保存完好、科考價值高的特點,爲國家礦山公園的建立提供了雄厚的基礎。

三:景區介紹

根據合山煤礦礦山的資源賦存、開-況和現代旅遊的市場需求狀況,本礦山公園內可以打造“合山觀賞石文化之旅”、“文物遺址聖地遊”、“民族文化體驗之旅”及“紅水河濱觀光遊”等系列旅遊線路,通過對本區礦業文化的深度挖掘、整合及提升,形成文化、生態、古礦遺址相結合的高品位礦山公園。據此,將合山煤礦國家礦山公園規劃成“一軸、兩帶、十區”的總體格局,以包涵區內主要景點及性質不同的旅遊產品。

一軸:根據合山煤礦礦業遺蹟的分佈情況以及合山市交通現狀,以“礦業觀光小火車”爲軸,沿途參觀採礦遺蹟景觀和當地人文景觀等;

兩帶:根據公園內現有佈局,結合旅遊開發的市場需求,在合山國家礦山公園設計“濱江旅遊帶”、“科普教育帶”兩帶縱貫園區;

十區:根據資源的空間分佈情況,劃分爲採礦遺蹟景觀及綜合服務區、礦業人文景觀區、礦山治理示範區、採礦遺址探險區、濱河旅遊娛樂區、奇石文化展示區、煤電生產示範區、少數民族風情區、森林植被保育區、生態農業觀光區十大功能區。

廣西合山國家礦山公園博物館:博物館按照“統一規劃、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並重,分步實施”的原則,考慮到礦業遺蹟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與周圍資源、人文景觀環境的整合性,追求協調統一、清新簡潔的立體幾何形體建築羣,以礦山用的斗車形象爲設計理念,建造礦山公園的標誌性建築。該項目佔地面積10551.2平方米,分爲沙盤區、文史資料廳、礦石礦物廳、礦業遺蹟廳等七個功能區。截至2015年11月,博物館已建設完成一層主體部分,二層主體建設的外架支架也搭建完畢,預計2015年年底完成三層主體建設。

四:交通信息

1.從起點合山汽車總站向正東方向出發,沿電北路行駛30米,進入人民中路

2.沿人民中路行駛2.4公里,直行進入人民南路

3.沿人民南路行駛1.1公里,左轉

4.行駛660米,右前方轉彎

5.行駛380米,到達終點,廣西合山國家礦山公園。

五:門票信息:

門票:50/人,國慶節期間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