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縣大黑洞景區旅遊攻略

大黑洞景區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大黑洞景區位於古藺縣箭竹苗族鄉團結村,素有“古藺西大門”之稱,是成都、重慶、瀘州、宜賓等地遊客入藺第一站,是古藺旅遊西部環線上的第一節點。景區距古藺縣城和敘永縣城各26公里,距離G76廈蓉高速震東出口6.5公里,距離321國道5.5公里,省道309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突出。

大黑洞景區擁有喀斯特地貌、森林、草場等自然景觀和苗族傳統文化人文景觀。 首期開發佔地4800畝,總共有42處大景觀。主要分爲苗寨民俗文化區、大黑洞祕境觀光區、遊客中心休閒運動體驗區、哆彩苗嶺休閒遊憩區。

大黑洞景區包括箭竹鄉全境, 包括喀斯特地貌奇觀大黑洞和森林、草場等自然景觀,以及苗族風情人文景觀兩大部分。其中,大黑洞不僅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而且積澱着濃郁的黑色文化,古往今來演繹了多少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等待着各位親手揭開她的神祕面紗;其次是魅力四射的苗鄉文化。苗族建築、服飾、飲食文化獨具特色,踩山節、姐妹飯節、龍船節等節日文化如磁石般吸引着八方來客驚奇的目光。

大黑洞位於喀斯特天坑的絕壁上,海拔約800——1000米,洞內道路錯綜複雜,景觀奇特,冬暖夏涼,充滿神祕色彩,黑色文化內涵豐富。進入洞內約200米處有一開闊地約5000平方米。

現已探明的洞深約5000米,出口有兩處,一是進入洞內約200米向下,沿洞內陰河約3000米可達原烏龍鄉涼風洞;二是進入洞內約300米向左約1000米,可通往天坑東面的響水洞。據說此洞可通往雲南和貴州,但至今也無人證實,也未探明究竟有多少出口。

軼事典故

該洞過去曾爲盜匪聚居地。大約在民國三年,有匪首“陳大眉毛”聚集匪徒一千多人駐紮於此,經常-百姓和搶劫過往商客,此係解放前古藺通往敘永的必經大路,駐紮時間長達12年。陳大眉毛死後,其妻千大嫂繼爲匪首,繼續作惡,深爲百姓和客商痛恨。解放前夕,土匪猖獗,該洞又成爲70多戶人家的避難所,時間長達半年之久。解放初期,有瓦匠鬍子清在洞內以燒磚爲名,糾集數十人盜劫周圍農戶糧食和財物,搶劫過往商客。

二十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該村羣衆利用洞內資源,燒磚瓦改善居住條件。二十世紀90年代初,當地專業戶曾在洞內養蠶。大約1994年西南佛聯盟,簡稱“西佛盟”,派人到洞內探測。1996年將總部遷入洞內,在洞內進-屋修造、道路整治、收集糧食、製作武器,準備暴-動。1998年4月,該組織暴露,驚動中央,出動公安、工兵團和武裝警察部隊,剿滅該組織,活捉“西佛盟”人員數名,當時的場面非常壯觀。

因該洞比較深邃,且歷來都充滿“黑色故事”,具有“黑色傳說”。所以,當地人們便稱其爲“大黑洞”,特別是“西佛盟事件”後,大黑洞更加出名。

2017年12月,大黑洞景區被評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團結村:團結村…… 團結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