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山縣石門關旅遊攻略

石門關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石門關當地人稱之爲“納依強”,納依是仙人洞的意思,強是關口的意思,意思爲神仙也難通過的關口。石門關摩巖壁上共刻有五幅藏文-版,第一、第二、第三幅藏-是教徒們對藏傳佛教第十七世嘎馬巴說的話,意爲:“我們信仰你,我們尊敬你,嘎馬巴”,第四幅藏-是釋迦牟尼說“南無阿彌陀佛”,第五幅意爲“山神保佑這裏過往的行人一路平安,不要鬧鬼,不要滾石頭”。石門關側面有兩個石墜,形極似傘,稱之石傘。崖頂有一塊平地,周圍生長着一種絕世棕櫚樹,每年自己脫殼一次,較高的有5—6米,一般在1—2米,據專家考證,爲世界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僅有數百株。2001-2004年這裏連續四年端午節前後,有數條顏色各異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曬太陽,最長的約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現使丙中洛變得更加神祕。石門關出現巨莽的歷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經裏有記載,最近的有50年前的目擊見證。傳說石門關巖壁上的藏文,就是爲了鎮住被當地土著民族稱爲“龍”的巨莽的鎮邪禪語。

石門關旁的公路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通道,在沒有修通這條公路之前,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的馬幫都要通過這條人馬驛道來丙中洛託運物資,雖然現在公路修通了,但仍有馬幫進入丙中洛託送物資。貢山的馬幫文化與宗教文化是融爲一體的,所以馬幫文化源遠流長,因爲地形環境複雜等因素,貢山解放後還成立了國營馬幫隊,一直擔負着往獨龍江的物資託運。1999年,獨龍江公路通車後,國營馬幫隊解散,2000年原國營馬幫隊受省裏的邀請,參加了進京送《普洱茶》的活動。1997年雲南電視臺拍攝了縣城至獨龍江的人馬驛道名爲《最後的馬幫》的紀錄片。2003年,我國著名導演田壯壯在丙中洛至西藏的茶馬驛道上,拍攝了轟動日本的記錄片《德拉姆》。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蒼山西鎮(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鄉)

類型:峽谷

開放時間:

08:30-17:00。

交通

重丁村往北徒步或坐車約1.5公里可到石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