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縣青神竹藝城旅遊攻略

青神竹藝城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竹藝城是一座佔地6.6萬平米,集竹藝文化,竹生態園林,竹編藝術品生產、展銷和餐飲爲一體的“AA”級旅遊景區。可同時容納上萬人。

園內種植了60多種觀賞竹和實用竹。園內竹影婆娑,綠蔭如蓋;曲徑通幽,亭榭典雅;鳥語花香,碧波盪漾;餐飲娛樂,令人陶醉。現已成爲青神最有雅趣的旅遊景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竹編技藝現場展示。中國竹藝城是青神縣雲華竹旅有限公司的下屬機構,公司是四川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國竹業龍頭企業;國際竹藤組織、國際竹藤中心認定的唯一的竹手工藝培訓基地,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公司採用公司+學校+基地+農戶+商場的經營模式。從1984年辦廠至今,公司以“短、平、快”的模式先後爲來自世界20多箇國家、國內10多箇省市(西藏、貴州、廣西等)、省內各市、縣(雅安、什邡、綿竹等)和青神及周邊各鄉鎮舉辦了竹編培訓班500多期,培訓各類竹編藝術人才20000多人次。帶動了青神10000多人次從事竹編生產,他們大多是婦女,她們是管家、竹編、農活三不誤;她們用自己的雙手、靠竹編編出了小洋樓、電視機、洗衣機和小汽車,編出了嶄新的幸福生活。

中國竹藝城的主要特色是竹編藝術。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竹筍式的建築就是我們的“竹編藝術博物館”,它是青神和青神竹編藝術的標誌性建築,總高48.8米,從一樓至五樓共有12個展廳,分別展示了從古至今、國內外的竹編藝術品4000多件。

現在我們走進的是第一館,在這裏爲大家展示的是竹和竹編文化的發展歷史,大家看到的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竹編—生產、生活用品系列。現在大家看見我手裏拿的竹,它叫單竹。它的特點是竹節長,纖維細軟、縱橫易分、拉力強,富有彈性,能起出薄如蟬翼的透明篾層來,是我們編織竹編藝術品的最佳原材料之一。魚濠:流傳至今的竹編捕魚工具,它的特點是易進難出。油支子:古代賣油翁走鄉串戶賣油的竹編油簍,它的特點是輕而不碎。竹磨:古代的碾米機,是把穀物碾成米的重要工具。還有多種竹篩、提籃,廚房用的各種竹製炊具,夾背、揹筐等。

接下來我們參觀第二展館。上面是明清時代的竹編,它們來自北京。這兩頂斗笠是皇宮中御林軍帶過的真品。全用竹絲精編三層疊制而成,遮陽避雨,既透氣又滴水不漏。周邊用金絲纏繞,輕便靈活、結實耐用,早在北宋時期就是禁軍教頭們的必有之物,相傳“林沖雪夜上樑山”時就戴着這樣的竹編斗笠。

這些是最古老的青神竹編工藝品。早在明代,生於青神的朝廷命官餘翰林餘承勳和餘子進進京做官時,書童爲他挑書的竹編書箱和爲他送飯的竹編膳食盒;後來,在他被貶官後,也把這些竹編珍品帶回了青神。這個書箱相傳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青神中巖寺求學時用過的書箱,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從這些古蹟中,我們可以得到兩條信息:一是竹編藝術品在很早以前就走進了皇室、權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二是竹製品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歷千年而神韻依舊,魅力永存。

在中國有三大竹編:平面竹編、立體竹編和瓷胎竹編,青神現有兩大竹編—平面竹編和瓷胎竹編,而立體竹編首推浙江嵊州的仿生動物竹編爲最好,它們是立體竹編的佼佼者,形象、逼真,深受人們的喜愛。

瓷胎竹編、竹編包裝和竹編帽系列都是藝術與實用結合的典範,有極強的生命力。

瓷胎竹編是選用各種瓷器爲內胎,根據市場需要在外面用各色竹絲和平面竹編圖案編織而成的藝術品。最早的瓷胎竹編是竹編酒罈和人們在田間勞動時端茶送水的專用器具。

竹編包裝和竹編帽系列是我們公司從1986年至今,以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組織農民生產、銷售的產品,每年有近千萬的生產訂單,帶動了青神近3萬人從事竹編,並走上致富之路。竹編包裝在博物館的五樓我們將詳細介紹。

接下來我們參觀二樓的竹編扇和竹編書畫系列作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青神竹編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其中的枕蓆和竹編扇,年年以幾十萬把暢銷全國各地,青神縣城鄉到處都能見到編織的人羣,爲後來青神成爲“中國竹編藝術之鄉”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竹編扇:竹編扇的發展歷程經歷了粗編扇—粗編畫扇—圖案扇—精品竹編扇。用同樣價值的原材料,用不同的藝術水準編成不同檔次的竹編扇,它們的價值相差很大,帶來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經濟效益。這種高附加值的產生,就是科技與生產密切結合的結果。

第一張竹編字畫:把複雜的圖案最早用竹編體現出來的是青神的竹編老藝人胡自海前輩,他採用座標編織法,編出了一批名人書畫,在竹編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陳大師在前人編織的基礎上總結出了看圖編織,也就是把圖樣作爲底稿用竹絲按圖樣編織出來。這種方法靈活機動、易操作,大大提高了編織速度,編出的產品形象逼真。用看圖編織法解決了大幅長卷的編織難題。

第4館主要展示的是平面竹編書畫藝術的發展歷程:從中檔竹編藝術—高檔竹編藝術—精品竹編藝術。各類書畫藝術用竹編的形式表現出來,逼真地再現了所編制對象的風姿,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波拿教授在參觀中巖竹編廠時,感嘆:“這是竹編史上的奇蹟,是藝術中的藝術”。

接下來我們參觀三樓,三樓主要展示的是竹根雕和竹傢俱系列。竹根雕是雕刻藝術中的一箇支脈,它是取生長在地底下的竹根爲原料精心雕刻而成的手工藝品。具有獨特自然的製作工藝,質樸高雅的藝術特徵,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

竹傢俱是青神竹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先後有上萬人次從事竹傢俱的生產、銷售。近年來,新產品更是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青神竹編傢俱有近百個品種,滲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從形狀上講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多邊形等,用途上分爲桌、椅、櫃、牀、臺等。這些竹傢俱銷往全國各地,及世界上日本、韓國、新加坡、荷蘭、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儘管青神竹編名氣不小,但竹編產品一直侷限於單色或雙色之間,爲了解決竹編產品色彩單一,無過渡色的難題,2008年,雲華竹旅公司專門組織了一箇技術攻關小組對竹絲易串色、跑色、脫色、不易固定色彩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創新了彩色竹編,由陳雲華大師發明、創新的彩色竹編在2012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它填補了世界竹編史上無彩色的空白。

彩色竹編精品《中華情》,記敘了5.12大地震後的5.16日上午,國家主席胡錦濤乘飛機趕往四川地震災區,在綿陽南郊機場,與大地震後當晚趕到重災區的國務院總理-在機場輕輕握手時的情景。在這一瞬間,他們相對無言。我們能聽到兩顆偉大的心靈在鏗鏘有力地跳動。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作品表現了這一刻在災難面前,領袖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空前地團結。由陳雲華大師設計製作的竹編精品“中華情”,選自《四川汶川大地震紀實·我們在一起》,經再創作後,選用青神特有的慈竹爲原料,製成薄如蟬翅、細如髮絲的竹絲,帶領兩名高藝弟子經兩個多月精心編織而成。畫面高80cm,寬68cm。共用竹絲42600多根,竹絲成畫重量66克,是“雲華竹編藝術”中的珍品。2008年12月,在中央電視臺的維多利亞演播大廳舉辦的“迎新年2009’共和國百名部長、將軍新年團拜會暨中國關愛民生公益模範頒獎盛典”上,陳大師當場將彩色竹編《中華情》以36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拍賣,並將拍賣所得款項捐贈給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由此,陳大師被授予“德藝雙馨愛心大使”的光榮稱號,青神縣政府被授予“關愛民生回饋社會”的稱號。

彩色竹編精品《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傑出的代表作。畫家集中精力描繪了蒙娜麗莎臉部微笑的表情。用最大的概括力,表現了人物的外貌和她的純潔而善良的內心的一致性。用彩色竹絲編織西方名畫《蒙娜麗莎》,是陳大師竹編藝術創作中的成功力作。在適合竹編的再創作中,完全做到了還原於原畫的藝術標準,創新了許多新的編織技巧,使竹編精品《蒙娜麗莎》成爲世界精品藝術中的精品。2009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創意產業司代司長訪問中國竹藝城,陳大師作導遊解說,結束時他欣然題詞:“陳大師:您和達·芬奇都創造了《蒙娜麗莎》,兩個都是天才”。他的評價實際、真誠,又極高。從這些可以說明陳大師的竹編藝術已經成爲世界級的瑰寶,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

2013年4月22日,時任國際竹藤組織總幹事古珍發證明信證明陳雲華大師爲國際級竹編大師,爲他對國際竹產業的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以及他高超的竹編技藝作出了認可和高度讚譽。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五樓—立體竹編和國際竹編藝術館。這裏展示的是來自世界多國的竹、藤、草編作品。它們是2000年國際竹藤組織在中國竹藝城舉辦國際竹編培訓班時,來自世界20多箇國家的外國學員作爲國禮帶來贈送的禮品。

青神竹編是隨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的。竹編與實用相結合是陳大師的又一創舉,他把竹編包裝改用到食品行業中,並得到廣泛應用。從1988年陳大師爲綿陽三臺的梓州板鴨廠設計、製作第一個竹編雞盒至今,現在已有400多箇新品種的竹編包裝投向市場,青神及周邊先後有3000多戶,5000多人次靠編竹編包裝走上了致富之路。從上面的這些訂單和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竹編包裝對提高農民就業率、增加農民收入所作出的極大貢獻。

青神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國竹編藝術之鄉”,至今已有1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國際官員和省市各級領導視察、參觀了中國竹藝城、青神“雲華牌竹編”。2010年9月10日,原四川省委書記、現任中宣部部長-在視察中國竹藝城時,對竹藝城以城帶產、以城促銷的做法給予肯定。

青神竹編以名人書畫系列精品而名揚海內外;“雲華竹編”更是以新、奇、特、絕而深受各界人士的喜愛而爭相收藏。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陳雲華竹編藝術館。陳大師是世界傑出人士金盾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他的作品先後榮獲國內外金、銀獎100多箇,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2項,其中彩色竹編、竹編鉤針和竹編時裝分別被授予發明專利,作品獲得版權保護44件,雲華牌竹編連續三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認定爲四川省名牌產品。他設計、製作的精美雅緻、文化藝術含量極高的竹編鉅著《清明上河圖》、《隱形觀音》,彩色竹編《苦樂清涼》、《蔬園》、《農家情》等一批竹編珍品,堪稱中國民間藝術奇葩,藝術中的藝術,享譽世界。

彩色竹編《苦樂清涼》是雲華大師創作的“鄉間風情”系列竹編書畫藝術中的珍品,選用青神特有的粉單竹,用他發明的專利技術,經刮青、分塊、分層、啓篾,三防處理、刮薄拋光,染色分絲等80多道工序,製成不腐、不蛀、不折、不裂,薄如蟬翼、細如髮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在染色中採用他發明的專利技術解決了竹絲串色、跑色、過渡色難把握的難題,用染、揉、描、固四種專業用色方法,歷時45天完成了整幅作品的製作流程,將濃郁的“鄉間風情”傳遞給人們,給人做人的啓迪。2013年,竹編《苦樂清涼》被中文聯、中國民協授予“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2015年12月,被四川省文聯授予“第八屆四川省巴蜀文藝獎特殊榮譽獎”。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竹編體驗館。來到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看了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後,再自己動手親自編織一片愛、一顆心,送給父母、朋友,贈送給兄弟姐妹,是多麼的榮耀和自豪。俗話說:“飯是自己煮的香,瓜是自己種的甜”。當你自己親手編出一片“情”、一頁“愛”、一箇“福”、一張“壽”字的時候,你一定會爲自己的竹編天才而驚奇。你一定會爲你的“傑作”而愛不釋手。

中國竹藝城以優雅的環境誘人,以精湛的竹藝冶人,以陳大師業績感人,以美味竹餐飲醉人。當你漫步其間,就會心曠神怡,留連忘返。定會有一種“五嶽歸來不看山,竹城歸來不看竹”之感慨。

南城鎮:青神縣轄鄉。1929年建南附鄉,1958年改南城公社,1984年置南城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2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9萬。青(神)樂(樂)公路過境。轄紅橋、岷江、蘭溝、香花、百花、鴻濤、石佛、花橋、、沙河、順江、中興、大橋、白塔、大林1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機械、輕工、食品、釀造、竹編制品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子。境內有集竹編工藝科研、博…… 南城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