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區鼎湖山旅遊攻略

鼎湖山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慶城區東北18公里,位於北緯23°10’,東經112°31’。因地球上北迴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乾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爲“北迴歸線上的綠寶石”。1956年,鼎湖山成爲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又成爲我國第一批加-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爲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

鼎湖山面積1133公頃,最高處的雞籠山頂高1000.3米,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分佈着溝谷雨林、常綠闊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等森林類型。而保存較好的南亞熱帶森林典型的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是有400多年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價值聞名海內外,被眷爲華南生物種類的“基因儲存庫”和“活的自然博物館”。

這裏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栽培植物534種,其中珍稀瀕危的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3種;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種。鼎湖山多樣的生態和豐富的植物爲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棲息環境。因此這裏的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很多,有鳥類178種,獸類38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15種,1998年12月,經中南林學院森林旅遊研究中心測定,鼎湖山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05600個/立方厘米,爲目前國內所測定的最高的負離子含量區。

鼎湖山自唐代以來就是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公元676年,惠能高僧的弟子智常禪師在鼎湖山西南之頂老鼎建白雲寺,此後,高僧雲集這裏,環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來朝拜、遊覽的香客、遊人越來越多。明崇禎年間,即公元1633年,和尚在蓮花峯建起蓮花庵,第二年又迎來高僧棲壑和尚入山奉爲主持,重建山門,改蓮花庵爲慶雲寺,到了清代,慶雲寺規模越來越大,成爲嶺南四大名剎之首。鼎湖山因爲覆蓋着茂密的森林而蘊藏着豐富的泉水,從而造就了千姿百態的流泉飛瀑。幽深的自然景觀,東西兩溪流形成兩大景區:天溪景區、老鼎景區。九十年代新開發的鼎湖山新景區叫”新鼎景區”。

鼎湖與七星巖一起於1982年組成星湖風景名勝區,成爲國家首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於1998年七月又評爲國家文明風景名勝區示範點。如今,鼎湖山又建起了國際學生旅館,以低廉的價格接待海內外學生。

肇慶鼎湖山慶雲寺,位於鼎湖山中部偏東的山谷中,座西面東,具有濃重的東方建築藝術特色,是廣東四大名剎之一,因爲山頂霧靄常繞,故稱慶雲寺。

慶雲寺始建於明崇幀九年(1636年),與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光寺、廣州光孝寺並稱爲嶺南四大名剎。

光緒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壽辰時敕賜“萬壽慶雲寺”匾和“龍藏經”,並對寺進行修葺。寺院頗具規模,佔地面積1700O平方米,有殿堂房舍100多間,建築面積達9000平方米。寺廟建在山上,依山勢分成七級,l-2級爲花園,寺院建築羣則分佈於3-7級。寺內現存舍利子、佛經、題匾、法座椅、大銅鐘等文物,還有菩提、木樨、古梅、紅棉等古樹名木,鼎湖十景中的“菩提花雨”、“方池印月”、“塔殿香風”諸景均在寺內。

慶雲寺是在蓮花庵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明崇禎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來到蓮花峯,視若佛地,於是結草爲庵,取名蓮花庵。兩年後,棲壑大師應邀到蓮花庵當住待,並隨即大興土木,把緩坡削成七級,倚山勢構築五層殿宇,計有大小殿堂100多間,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可見規模之宏大。

慶雲寺按中軸線對稱佈局,自下而上依次爲:第一層韋陀殿,內設知客堂、雲房,南有客堂、鼓樓;北有齋堂、鐘樓;第二層大雄寶殿,內設東土祖師殿、伽藍殿,三殿合而爲一;第三層中正堂;第四層毗盧殿,南有藏經樓、七佛樓,北有睡佛樓、佛母樓;第五層塔殿,即原建之蓮花庵。寺宇建成後,棲壑大師見周圍霧靄嫋嫋,加之山頂有湖,“天將雨,湖先出雲”,遂將蓮花庵易名爲慶雲寺。

慶雲古剎,質樸而寬宏,莊嚴而典雅,雄偉而肅穆,以其獨特的東方建築藝術風格而聞名中外。寺內,文物古蹟甚豐,如舍利子、千人鑊、大銅鐘、白茶花樹、平南王0座、《磧砂藏經》、百梅詩碑、梅花圖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賜萬壽慶雲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無數遊客。

慶雲寺環境優雅。寺前第一級,是寬闊的平臺,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爐;第二級以下,是一箇百花爭豔鬥麗的大花園,有桂花圩,菩提花雨、蘭苑花圃、方池印月。寺後,三寶峯儼如天然屏障,其餘脈蜿蜒起伏,猶如行龍高昂峻秀,把慶雲寺襯托得愈發莊嚴典雅,雄偉肅穆!

鼎湖上素是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特有的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始創於明朝永曆初年(1647--1650年)。鼎湖上素的泡製,先是選取上好的冬菇、草菇、蘑菇(以上爲三菇)、雪耳、木耳、榆耳、雲耳、砂耳、桂花耳(以上爲六耳),以及髮菜、筍乾、蝦米、腐竹、粉絲、黃花菜等,然後用清水將其浸發、洗淨,逐一煨制,再加上配料,用猛火共炆之,泡製時,要邊炆邊加入大量的清水,而鼎湖山之水純屬清泉水,甘冽清甜,所以慶雲寺的鼎湖上素是其它寺廟之素菜所無法比擬的。

寶鼎園位於肇慶市鼎湖山的天湖景區旁,佔地約1.3萬平方米,園內青山環抱,風景優美。鼎湖山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首批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MAB)定位研究站,被譽爲

寶鼎園以展現中國古代鼎文化爲主題,將中國著名的青銅器鼎、鼎文化與自然和山水文化融爲一體。寶鼎園由國內資深的古建築設計機構、專家與青銅器專家共同規劃設計,整個寶鼎園充滿中國古文化氣息,寶鼎園有兩個世界之最,一是肇慶九龍寶鼎,二是端溪龍皇硯。

鼎湖山進入寶鼎園,大門兩側站立百越人青銅舞像,上飾羽冠,身着草裙,斷髮紋身,立於石鼓上,作舞蹈姿態喜迎西方賓客。照壁爲

蝴蝶谷處於熱帶半落葉季雨林,植被豐富,生長着衆多珍貴的龍血樹(不老松)和眼鏡豆、黑格、水翁等360多種植物,其中許多是天然的蝴蝶寄主,如龍珠果藤,馬豆玲藤,樟樹、黃杯、鐵刀木、黃皮、榕樹、夾竹桃等。由於其優良的生態環境,加上合理的人工改造,蝴蝶谷已成爲世界上獨具特色,人類與自然,結合得最完美的蝴蝶園之一。

鼎湖山蝴蝶谷原始雨林位於亞熱帶雨林地帶。這裏的蝴蝶數以十萬計,品種繁雜,令人眼花繚亂。據專家考察,有幾十萬個蝴蝶蛹將在國慶黃金週前後羽化成蝶,屆時蝴蝶谷將更加熱鬧。蝴蝶谷位於亞龍灣小龍潭湖後部,兩面環山,中間谷底貫穿一條溪流。由亞龍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興建,建設面積達1.5公頃,是我國第一個設施完善的自然與人工巧妙結合的蝴蝶文化公園。

蝴蝶谷的六大組成部分:標本展覽館佔地面積三百平方米,館內陳列着各類精美蝴蝶及昆蟲標本500多種,其中有珍貴的金斑喙鳳蝶、三尾鳳蝶、三尾福鳳蝶、多尾鳳蝶、阿波羅絹蝶、四斑花金龜、長臂彩金龜、叉犀金龜、馬尾蜂和世界代表性名蝶。各種美麗的蝴蝶和奇異的昆蟲標本在帶給人們美麗感受的同時,也傳播着昆蟲方面的科普知識及生態環保意識。

鼎湖山飛水潭,又名龍潭飛瀑,位於鼎湖山南半山腰、慶雲古剎下東側。去飛水潭,由榮睿碑亭拾級登山,沿曲徑雲封直上,至半山腰向右拐,過眠綠亭即可。當然,亦可在榮壑碑亭前面的山溪邊起步,一直溯溪而上。這裏,山石嶙峋,瀑布從40多米高的崖頂深處狂奔而來,直往下飛瀉,忽而形成千尺飛流,如白練懸空,忽而濺作滿空雨花,如輕紗曼舞。

自慶雲寺下山,沿路而下,大約走一里,便到了飛水潭。遠遠便聽到了潺潺水聲,走近一看,真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場面。飛水潭一年四季,飛水常飛,瀑布飄灑。飛水潭積水汩汩而流,形成小瀑布,飄進潭內,潭中挖深,築起石堤,橫跨溪澗,用以蓄水,形成泳池供遊客在水中嬉戲。孫中山先生也曾在此潭游泳,飛水潭邊有-題書的石刻“孫中山游泳處”。

瀑佈下,如注的水流匯成一泓碧水,中有巨石,上刻“枕流”2字。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偕夫人-遊覽鼎湖山時,曾在此游泳,現崖壁上刻有-手書的“孫中山游泳處”6個大字。潭水由此再往下傾瀉,繼而形成另一箇深潭,據傳爲蟄龍窟,故曰:浴龍池。飛水潭側建有更衣室,崖間建有觀瀑亭,崖壁鐫刻着許多讚美飛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如“噴雪”、“能移我情”、“天然圖畫”、“飛泉咽危石”等,頗有詩情畫意。夏日到此,觀瀑、游泳、濯足,均感遍體清涼,煩熱頓消

負離子呼吸區是廣東肇慶的著名風景名勝之一,森林被稱爲天然氧吧,森林中空氣負離子濃度是城市的100-1200倍,因而,森林被譽爲天然負離子“發生器”, 是對疾病進行自然療法的最佳場所。 鼎湖山森林的負離子含量很高,特別是靠近瀑布處的空氣負離子含量最高(可達100560個/cm3),且空氣中致病菌含量爲零。因此,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是理想的天然負離子呼吸場所。

鼎湖山摩崖石刻 位於肇慶市鼎湖山。分佈於天溪風景區上慶雲寺路邊石壁、往飛水潭路邊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風景區內石壁,共76題。

地址:肇慶市鼎湖區上山路坑口鎮

類型:寺廟森林山湖泊

遊玩時間:建議4-8小時

電話:0758-2528138;0758-2621332

開放時間:

鼎湖山:7:30-17:30;蝴蝶谷遊船:9:0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