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全州湘山寺旅遊攻略

全州湘山寺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景點。

湘山寺位於縣城西隅,始建於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距今已1250多年曆史,素有“興唐顯宋”之美譽,“楚南第一禪林”之雅稱,鼎盛時期全寺僅建築面積就多達18000平方米,僧衆達3000多人。看湘山寺可從“九頭”瞭解湘山寺歷史原貌。

一、看山頭

站在湘山寺山腳下,背依湘山寺,前臨湘山左右環抱,猶如單體沙發,自古名山僧衆多,湘山寺良好的風水更加突顯他的發展優勢。

二、看來頭

湘山寺作爲楚南第一禪林,自有成就其歷史地位的原因有條件。

湘山寺來頭之一是歷史悠久。1200多年曆史,沉澱了湘山寺不朽的文化。

來頭之二是皇帝親臨膜拜。宋真宗、寧宗等四位皇帝親臨膜拜,康熙皇帝御筆題詞。

來頭之三是湘山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頭之四是湘山寺主持全真和尚,尊稱無量壽佛,是東方的釋迦牟尼佛,影響深遠。

來頭之五是全州的地名因全真和尚而改名。全州原名清湘縣、湘源縣等名稱,後因全真和尚法力之大,影響之深遠,當時的政府爲便於管理和惦記全真和尚,故改湘源縣爲全縣,後升爲州,全國因一箇著名主持更名僅此一家。

來頭之六是歷史政要、文人墨客都來朝拜、遊歷。徐霞客、洪成大、解縉、-、-邦等衆多政要參觀此地,清代四大畫僧之一的石濤在此晨鐘暮鼓21年,“搜盡寺峯打草稿”鑄就了其歷史風範。

來頭之七是湘山寺在韓國有複製。韓國也有一箇全州,也有一箇湘山寺,兩市結爲友好城市,歷史上韓國曾送來夜明珠,金字《華嚴經》等六件寶物,後被日本銷燬。

三看湘山寺石頭。一是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放生池,各種動物栩栩如生。二是石濤的蘭花圖。三是康熙皇帝御筆親題。四是歷朝歷代各種摩崖石刻。

四看湘山寺鉢頭。湘山寺鼎盛時期僧衆達3000多人,洗鉢巖泉就是一大見證。

五看人頭。湘山寺農曆2月19、6月19、9月19日人頭攢動,湘桂各地信男善女達10萬人之衆,場面壯觀。

六看筆頭。湘山寺有石濤大畫僧的筆頭講述歷史,有康熙皇帝題詞,有近代書法家全州籍人士伍純道絕筆題詞,也有全州高中等學子的美妙筆頭,描繪他們精彩的人生。

七看墳頭。妙明塔作爲無量壽佛涅槃之地,給後人的無限優思。

八看牆頭。湘山寺非凡的歷史,精妙絕倫的宗教藝術被可恨的日軍縱火燒燬,留下的石頭在傾訴外國侵略者的滔滔罪行。

九看彩頭。吸山水之靈氣,千年古剎以其特有的靈氣,蔭護着芸芸衆生。

湘山寺,楚南第一名剎,座落在全州城西北風景絢麗的湘山腳下,據《全州志》記載,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4月,高僧無量壽佛爺雲遊到湘源縣(今全州),登上湘山筍布臺,憑高遠望,只見湘山石峯徑相聳秀,五華圍繞,三水匯流,左有鉢盂山,右有聖禪嶺,前覽州城,背依湘山,綠水如帶,雄山似簪,鐘山川之靈秀,集天地之精英,遂決意定居於茲。“剪棘結茅,躬畲自給。”開創了淨土院,傳播佛教。

湘山寺,素有“興唐顯宋”之譽,宋朝時宋徽宗、高宗、寧宗、李宗四位皇帝先後五次加封淨土院敕改爲(景德寺),更名爲報恩光孝禪寺。公元1101年徽宗皇帝南巡,親臨禮塔。把景德寺敕爲湘山名剎。湘山寺由此得名,名聲大振,進入鼎盛時期。那時候,每日僧人有3千之衆。湘山寺森嚴高大的建築羣,遍及湘山山上山下,一直延至萬鄉河之濱,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左右,還有31處奇巖異洞。12口清泉甘井,供遊人息憩。湘桂兩省的善男信女,一路香火一路鐘聲,匯於古寺中,湘山寺以其規模浩大,號稱“楚南第一禪林”。

“未探桂嶺千峯秀,先覽湘山一段奇”,《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筆下的《平妖傳》裏也曾描述到了彈子和尚雲遊湘山寺的聖景。黃庭堅,徐霞客,解縉,王夫之等數以千計的騷人墨客都身臨勝境,舞詩潑墨。1993年-率白色起義的紅七軍佔領全州城時,曾邀遊湘山寺,相傳1943年工農紅軍長征時,當時的“紅小鬼”-邦也在湘山寺住了一晚上。1943年著名的抗日將領戴安瀾將軍空前的萬人追悼會就是在湘山寺舉行的。遺憾的是中國近代史上那段無情苦難的歲月,1945年湘山寺在日寇兵敗的鐵蹄之下,焚燬殆盡。

青山仍舊在,幾度夕陽紅。現存的湘山寺還保留了放生池動物石雕羣、洗鉢巖泉、壽佛殿、妙明塔、飛來石、康熙崖刻等景點。

信息來源:全州縣人民政府網

延伸閱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