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安山森林公園旅遊攻略

安山森林公園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安山森林公園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泉河鄉境內。距縣城25公里。沿312國道或信陽葉公路均可抵達。現爲省級林林公園。安山森林公園總面積45平方公里,主峯海拔419.4米。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旖旎多姿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箇避暑、休閒、民俗和尋根兼備的森林公園。

安山森林公園公園內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極爲豐富,是人們休閒度假、觀光旅遊、享受自然的理想勝地。

安山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3%,森林蓄積量爲12萬立方米,共有6個植被類型16個植被亞型,45個植物羣落,植物有300多種,珍稀植物有日本柳杉和落羽杉羣落,珍貴樹種有金錢松、華山松、五針松等;珍貴藥用植物有何首烏、靈芝、山七、天麻、冬凌草等;擁有陸棲脊椎動物100多種,其中獸類有狼、狐狸、果子狸、豪豬等,鳥類有白冠長尾雉、百靈、畫眉、貓頭鷹、天鵝、白鷺、山雞等。安山森林公園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異常豐富,有奉祀“開漳聖王”陳元光祖母魏敬夫人的雲霄廟及牧羊石、白龍池、防空洞、捨身臺、金銀魚池、九龍倒掛瀑布、仙人洞、老貓洞、等。

安山森林公園自然景觀有白龍池、金銀魚池、九龍倒掛瀑布、仙人洞、老貓洞、防空洞、捨身臺等。

一、雲霄廟

雲霄廟,又稱大山奶奶廟,始建於唐武后當政期間。此廟是"開漳聖王"陳元光爲追念祖母魏敬夫人所建。廟字面積約有百十畝,房屋百餘間,屬青磚小灰瓦結構,廟宇分一宅三院(即東院、中院、西院)。中院大殿寬軒明亮,大山奶奶金身像端座於蓮花臺上。東院殿內塑有王母娘娘,龍王爺等諸神像。西院殿內塑有五座閻王塑像,個個端莊古樸,栩栩如生。

相傳,安山在南北朝到隋代,戰亂連年,教化不及。山上廟字有和尚數百人,與當地盜匪勾結爲惡,不遵王法,施暴鄉里,山民不堪其苦。大唐開基,依然是春風不度,和尚過的仍是非僧非俗,作惡多端的混世魔王生活。魏敬稱蓼國夫人,隨丈夫陳克耕將軍榮歸故里,居安山北麓3公里。安山僧道,懾於魏夫人威望,不得不有些收斂,一時相安無事。但時間一長,又賊性萌發,橫生是非,毒害山民。於是魏夫人調兵三千,戰將百名,率將士,冒着滾木擂石奮勇當先,一鼓作氣,攻下老頂,堵死暗道,金殲山寇惡僧,深受當地民衆的尊敬和愛戴。

一日魏夫人帶愛孫陳元光策馬登上頂峯,極日四野,好一派風光盡吸眼底,遠處金剛臺接天連雲,近處,龍潭波光粼金,水平如鏡,不覺仰天讚歎道:"此真乃天造地設之靈山也,吾百年後當葬於斯,以觀光與百代。"元光立即看出奶奶心願,日:孫兒遵命,願祖母壽比安山,後建廟還願。

有史至今,歷來吸引着四方遊人香客登山祭拜。特別是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三天之內,豫皖二省數十萬人上山祭祠。

二、演兵場

演兵場,俗稱老龍窩,是位於安山主峯以北約500米的一塊平坦山地,其面積約爲二十餘畝,如今已全部栽成松樹。

據當地羣衆說,這塊平地是陳政將軍("開漳聖王"陳元光之父)奉朝廷之命,集結鄉勇練兵備徵之地,但當時不如現在平坦,是陳氏父子爲訓練軍士而整平,就是在這塊面積不算太大的演兵場上訓練出來的將士爲陳氏的南征平叛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仙人洞

仙人洞位於安山二頂半山腰懸壁之上,陡峭如削,其洞口僅能容一人進出,洞深十餘米,澗內有天然石桌石凳,面積約20平方米,可容納十餘人,另有青松翠柏環繞其左右。更讓人稱奇的是每逢陰雨天氣或雨後初晴,無論近看還是遠觀,洞口內外總是雲霧繚繞,身處其中,頓感涼風襲襲。據當地衆講,古有"黃雲上天,天必下雨"之說,黃雲也就是從此洞飄出的雲霧。傳說,天上的神仙們因嫌天宮生活單調乏味,故尋思着到塵世找一處歡聚、-之所,經過苦苦尋找,終於相中了這一集天地之靈氣的人間仙境一一仙人洞。

四、捨身臺

捨身臺位於大山奶奶廟的東端,普濟寺的上方,是由兩塊寬約五六丈,高達十餘丈的巨大石塊組成,這兩塊巨石向南伸,背連山頭,面前是深谷,兩塊巨石中間約有兩丈餘寬的裂縫,其縫如刀削斧劈,陡峭無比,石的下方是一塊麪積約百餘畝的草坪,(原爲普濟寺寺址)傳說此石甚是顯靈,是檢驗人良心好壞的試金石,如蒙受了不白之冤,可燃上一柱香,爬至捨身臺往下跳,若是良心好的,自然會有神靈佑你不死,若是良心壞的人,則粉身碎骨。

相傳清朝雍正年間,曾有一孝婦因不堪忍受惡人趙五及其家奴對她散佈的不守婦道之謠言,立重誓跳崖明志,結果捧而不死,安然無恙。此舉盡釋親朋友鄰之疑團,孝婦美名流傳至今,惡人趙五最終遭雷打而亡。"捨身臺"因此得名。

五、九龍倒掛瀑布

九龍倒掛瀑布,位於安山北坡半山腰,四周怪石嶙峋,陡峭險奇,高山流水,自此蜿蜒而下經懸崖峭壁形成瀑布,每逢暴雨過後,飛瀑流淌,進珠濺玉,激流百丈,注入深潭,蔚爲壯觀,峭壁平面顯有瀑布九條,於雲霧中形如九條巨龍倒立,固稱九龍倒掛。是公園內主要景觀之一。

六、閩王廟

閩王廟,又名龍王廟、三龍祠,始建於五代時期,是後人爲紀念閩王王審知而建,相傳他少年時喜愛讀書,甚有抱負,19歲隨兄投奔起義軍到福建,用爲都監,其兄病卒後,繼兄爲威武軍節度使,因其平時喜騎白馬,因此,軍士們美稱其"白馬三郎"口。

在治閩期間,他以保境息民爲首策,提倡節儉,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處理邊民-,力求化戰壘爲田疇,諭編甿於仁義"。乾寧元年,有饑民-,他嚴禁官兵誅殺,並安慰饑民說“史實爲虐,爾復何辜?”經王審知"感之以恩,綏之以德"的安撫,得以干戈息而民心定,又鼓勵農民努力耕墾,山區荒原盡闢,至數千裏無曠土,沿海則墊壩築堤,圍墾造田,大興水利,同時他還鼓勵農民栽種茶樹,勸民從商,大力發展造船業,開闢良港,擴大對外貿易,還號召各地設招賢館,到處招聘賢能之士。唐亡,後梁太祖於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加拜審知中書令,封閩王,升福州爲大都督府。當時各地羣雄紛紛割據稱王,部下勸他立閩國稱帝,但他力排衆議:“我寧爲開門節度使,不做閉門天子。”始終尊奉中原王朝爲正統。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十二月十二日病故於福州,終年64歲。

在他死後,福建人爲追紀這位傑出的安邦奇才,多處修建他的廟祠,家鄉人民爲紀念他,也在甲山主峯修柯朝拜,後因戰亂,年久失修而倒塌,現家鄉人民擬在其遺址的基礎上重建廟祠,恢復其原貌以供後世予孫瞻仰拜祭。

七、老耙場

老耙場,又名“老平堂”,是位於安山主峯約北約2OO米的一塊平整山地,原爲是洪門寺廟,如今部分被闢爲茶地,部分種植翠竹,約二十餘畝。傳說,這洪門寺香火特別旺盛,殿字、佛像多的不勝牧舉,在此山中的其它幾個廟宇均無法與之相比,共有僧人近百,只因主持僧人不司正道,貪財好色,勾結地方官吏,欺男霸女,專搶民女藏於地下密室,供其娛樂,由於官府包庇,百姓屢告不倒,幸有新任知縣,得知此事後,氣憤異常,欲計殺衆惡僧,經過縝密計劃,終於救出被害少女,主持和尚被扒皮示衆,但其它惡僧卻深藏地下密室,最後知縣下令用鐵耙耙地,結果衆惡僧的頭顱被耙得稀爛,從此,再也無人敢作惡此地了。立足此處上可仰觀雲霄華廟,下可俯瞰碧波瀲灩,極目遠眺羣山綿綿,傾耳傾聽松濤陣陣,此實爲一處賞景佳地。

八、金銀魚池

安山主峯雲霄廟後20米處有兩個泉池,東西相連,面積相等,水位高低一致,池面約20平方米,水深6米,清澈見底。無論春夏秋冬或多雨大旱,池內始終保持一定水位,相傳當年.居住修行在此山中和尚、道士,爲了踐行佛道之教義--行善不殺身,經常把一些受傷魚蝦類生物帶到這裏放生,因兩池彼此相連,故稱金銀魚池。又名"放池。

九、洪武石

洪武石是一塊位於安山南坡半山腰處的巨大岩石,其石巖面光滑,呈紅褐色,爲長方形,高達3米左右,約二十立方米,石面上清晰可見明朝開國皇朱元璋在此放牧時留下的跡影,象是一座天然雕塑巍然聳立在遊入面前,四周綠草如茵,百花爭妍,景色十分怡人,堪稱一處絕佳景點。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年幼時因家庭貧困,爲了生存,被迫背井離鄉,沿路乞討,逃荒至今天的安徽省霍丘縣,給當地地主牧牛,在此期間常與其他牧童於此石上玩耍、休息,但令人驚奇的是,在衆多的牧童當中,唯有朱元璋的身影被深深地印在了這塊巨石之上。後因其開國稱帝,改年號爲洪武,故此石得名"洪武石"。今皖西人喜稱其爲"牧羊石"。

十、防空洞

防空洞(軍事基地),60年代末,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建,距安山頂部之下20米處,總面積爲360平方米,闊長60米,寬6米,高3米,約可容納200入,洞頂端有透氣孔,屬鋼筋混凝土框架,當時作爲空軍雷達部隊備戰所用,是我縣唯一的一箇重要軍事要塞。1980年,所住部隊撤走後,交國有固始林場管理。現防空洞保存完好,可供遊人參觀、遊覽。同時也是軍教、軍訓的極好場地。

泉河鋪鎮:固始縣轄鄉。1951年建泉河鋪區,1955年建中心鄉,1958年建泉河鎮營,1959年建管理區,1961年置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20公里,東臨安徽省霍邱縣。面積81平方公里,人口4萬。泉河過境,通公路。轄三官、王店、安山、徐大營、張崗、丁堂、吳小廟、小王集、大壩橋、河橋、閻橋、古堆、十字廟、黃堰、平寨、徐山、泉河街道17個村委會。鄉鎮…… 泉河鋪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