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縣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旅遊攻略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黃河三盛公水利風景區位於黃河干流的上中游,著名的“幾”字彎頭,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依法確權劃界的管理範圍內;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拉善盟阿左旗接壤處;分佈於磴口縣巴彥高勒鎮(原名三盛公)東南的黃河干流兩岸,總面積129.31平方公里。中心景區距烏海市83公里、銀川市265公里、臨河市60公里、呼和浩特市480公里。包蘭鐵路、110國道、京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周邊有烏海機場、鄂爾多斯機場、銀川機場和包頭機場,交通十分便利,是西北旅遊線路的一顆新星。風景區以雄渾壯觀的大河風光,神奇壯美的沙漠景觀、氣勢宏偉的樞紐工程,以及良好的生態,鮮明的地域文化,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使這裏成爲融觀光遊覽、休閒度假、戶外運動、生態科普爲一體的大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觀黃河、看冰凌、玩沙漠、趟溼地、覓野趣、望跌水、遊沙灘,和大自然零距離接觸,親近大自然,迴歸大自然,體驗一種返璞歸真的旅遊經歷。

黃河三盛公2005年被授予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08年被評定爲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旅遊項目有:乘坐遊船或氣墊船進行“黃河、沙漠觀光探祕”一日遊、“萬里黃河第一閘”參觀遊覽、“天下第一鎖”觀光覽勝、河套源頭探祕、黃河沙灘玩沙戲水、人工湖遊船遊樂、黃河快艇衝浪、濱河觀光帶遊憩、黃河冰凌奇觀覽勝、金屬雕塑園參觀遊覽、八卦水域迷宮獵奇、胡楊林、“天下第一古箏”觀賞、瓜果採摘園嚐鮮、黃河放生地祈福、高爾夫球練習和射箭等多種項目。

風景區旅遊設施建設初具規模。現已建成“同心鎖”景點、胡楊林景點、遊客中心廣場以及黃河風味餐館、高爾夫球訓練場、射箭場、水上游樂場等休閒娛樂項目和服務場所。三星級賓館、黃河文化、水利文化、河套文化展覽館和其它旅遊配套工程也已建設完工。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9年,是一座以灌溉爲主,兼有航遠、公路運輸、發電及工業供水,漁業養殖綜合利用的閘壩工程。建成後的三盛公水利樞紐很好地發揮了調節水量的作用,根除了內蒙古河套地區的水旱災害,還發揮了防凌作用,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溝通黃河兩岸交通、保障下游用水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三盛公黃河大壩使黃河兩岸天塹變通途;還保證了包頭市的工業用水,不再因枯水季節水量小而影響生產。這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特大型自流區源頭樞紐工程、國家水利建設的重點工程,堪稱“萬里黃河第一閘”。

三盛公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坐落在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的總乾渠的入口處。黃河流經巴彥淖爾市345公里,灌溉豐饒的河套平原,主要靠東西長180多公里的總乾渠。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恰似總乾渠這條血脈的心臟,是一座以灌溉爲主,兼有航遠、公路運輸、發電及工業供水,漁業養殖綜合利用的閘壩工程。攔河閘全長309多米,巍然屹立在波滔滾滾的黃河上,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成爲八百里河套獨特的人文景觀。

1961年5月13日,中國在黃河上自己設計和施工的內蒙古三盛公水利樞紐截流成功。這是河套水利建設史上的一箇里程碑。內蒙古河套灌區是中國3個特大型灌區之一,1959年國家投資5000多萬元在河套灌區上游的巴彥淖爾盟(今巴彥淖爾市)磴口縣境內興建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是根治黃河水害和綜合開發黃河水利第一期工程的主要項目之一。這項工程以保證灌溉爲主,還兼有保證下游工業用水、防洪、防凌、溝通包頭至銀川公路交通等作用,包括一條長2.1公里的攔河大壩、3處進水閘和一箇2000千瓦的左右,能夠保證河套灌區和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30萬畝引黃灌區適時適量地自流引水灌溉,一條總長180公里的總乾渠使河套灌區灌溉面積由過去的290萬畝增加到770萬畝,控制灌溉面積達1700萬畝。

這一工程從開始勘測到提前施工,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兄弟省區的大力支援。蘇聯專家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和幫助,黃河三門峽工程局曾先後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和數百名老工人支援,國家還爲這一工程培訓了千餘名各崗位工人。三盛公水利樞紐顯示了中國建國初期水利工程建設的先進技術水平和施工水平,這一工程利用水勢運行規律,成功地解決了庫區泥沙淤積和渠道泥沙淤積問題,保證了樞紐運行安全正常,渠道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