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老道外文化旅遊區旅遊攻略

老道外文化旅遊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老道外歷史文化區是哈爾濱十大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之一,是哈爾濱近代發展中歷史最爲悠久的地區,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街區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羣,是目前國內現存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羣。

19世紀末,沙皇俄國在我國東北地區修建中東鐵路,並且將哈爾濱作爲中東鐵路工程局駐地,當時的南崗區和道里區被劃定爲沙俄的附屬地,成爲俄國人的“國中國”,而道外區沒有被劃入沙俄的勢力範圍,於是,這裏成了中國居民的聚居地。

隨着大量山東、河北、山西的“闖關東”移民者的到來,道外成了平民階層生活、娛樂的天地,與之相適應的各種商業店鋪一應俱全,到20世紀初,這裏的商鋪達到1000餘家,各種類型的傳統老店爭相雲集,道外區已經成爲商業中心。

20世紀20年代,道外的民族工商業者進一步發展壯大起來,這些民族工商業者不但具有喫苦耐勞的精神,思想上也比較開放,他們爲了獲得更高質量和品位的商住環境,就在道外區置地蓋房,效仿道里、南崗的洋人,建造屬於自己的小洋樓,在建築風格上,他們既想用來自西方的“巴洛克”風格來表達歡樂的氣氛和炫耀財富的願望,同時,又不願捨棄民族尊嚴,於是,他們將巴洛克建築中融入到中國傳統建築的構思和手法中,創造出了一種中西合璧的“中華巴洛克”建築,從此,街區逐漸形成了中華巴洛克建築羣。

要瞭解中華巴洛克,首先要從巴洛克說起,巴洛克一詞來源於葡萄牙語的音譯,原詞的含義是不規則的珍珠,指奇形怪狀之美,巴洛克建築是興起於17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建築風格,是歐洲公認的最偉大的建築風格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造型宏偉、誇張、裝飾豪華,大多用於宮廷的範圍內。

“中華巴洛克”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化的巴洛克建築,它的主要特點是:建築臨街的側立面是巴洛克建築風格,而局部裝飾的圖案則取材於中國傳統的祈福文化元素,比如石榴、葡萄象徵多子,蝙蝠、牡丹、如意、銅錢、卷草等則表達了福、祿、壽、吉祥之意,立面背後的空間是典型的中國四合院,平面佈局和功能都是傳統民族的,這種“前店後宅”、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築,就被稱作“中華巴洛克”,是一種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老道外歷史文化區整體規劃爲“文化旅遊商務特色街區”和“綜合型時尚商業街區”兩個文化主題片區,細化爲“時尚休閒商務區”、“傳統餐飲文化服務區”、“新文化創意產業區”、“商住文化體驗區”四個特色功能區。四個特色功能區分別賦予不同主題,形成各自獨有的文化內涵。其中,“文化旅遊商務特色街區”復原“老道外”歷史場景,規劃構建“老道外商賈文化體驗館”、“老道外民間民俗藝術展示中心”、“書畫藝術廳”、“老道外影視製作片場”、“仁和永遺蹟”“老道外大戲臺”、“寶昌源”、“輔合茶院”、“地域特色文化產品展區”、“院落式體驗酒店”10個文化主題項目,充分展示傳統街區的歷史文化特色,成爲提升哈爾濱城市內涵,展示哈爾濱城市文化的新亮點,成爲具有哈爾濱特色的城市會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