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泰安戴村壩旅遊攻略

泰安戴村壩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位於東平縣彭集鎮南城子村北大汶河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辭海》、《中國水利志》均有載。該壩位於東平縣境東部大清河與大汶河分流的地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縣城出發,沿大清河東行20多華里,一座大壩驀然躍入眼簾。整個大壩爲石結構,巨大的石料鑲砌得十分精密,石與石之間採用束腰釦結合法,一箇個鐵釦把大壩鎖爲一體,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大壩分三部分。從南向北依次爲:主石壩、太皇堤和三合土壩。三部分既各自獨立,又相輔相成,互爲利用,互爲保護,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獨特佈局。從整體上看,既有都江堰的原理借鑑,又有自身特色。最南端的主石壩呈南北向長443米,自身又分三段,北邊一段叫玲瓏壩,中間一段叫亂石壩。南邊一段叫滾水壩。滾水壩在三壩中最低,它的作用是在汶水開始上漲、小汶河河水位超過安全界線後向西漫水,以防小汶河決口。北邊的玲瓏壩比滾水壩高0.1米,中間的亂石壩又比玲瓏壩高0.2米。隨着汶水水位的升降,三壩分級漫水,可調蓄河水儲量。據水利部門測量,“三壩”先後漫水的數量與大汶河洪水的流量及小汶河的過水是互相協調的,因而既保證了小汶河持續供水,又能排洪防溢。壩的建築形狀略成弧形,弓背向着迎水面,增加了壩的預應力。爲保證跌水坡與壩基的安全,又在壩的跌水面修了一道緩衝檻,水經緩衝檻而緩速,減輕了對壩的衝擊力。整個大壩爲石結構,重達1噸至6噸以上的巨石,鑲砌得十分精密,爲防止洪水沖塌,石與石之間採用束腰釦榫結合法,一箇個鐵釦把大壩鎖爲一體,固若金湯,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主石壩北的太皇堤,順河向爲東北西南向,堤爲土石結構。汶水東來,太皇堤正面相迎,使水勢緩速而南折再靠近石壩,既能保壩,又能助三合土壩泄供。應當說,太皇堤起着保壩抗洪的雙重作用。

太皇堤北端接三合土壩。三合土壩走向與太皇堤相同,因用三合土築成,所以稱爲三合土壩。三合土壩的作用何在呢?爲抵禦特大洪水,清代初期,在整體維修的同時,增築此壩,壩長260餘米,水平高度比壩面高2米。如果主石壩漫水水位超過2米、加之太皇堤喫緊,此時三合土壩即行漫水,起到泄洪保壩的作用,實爲汶水溢洪道。

門票

門票24人民幣

景點位置

山東泰安東平縣彭集鎮南城子村東北大汶河下游

彭集街道:彭集鎮總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6.9萬畝,轄53個行政村,總人口6.38萬,素有東平""城南明珠""的美譽。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縱有105國道,橫有331省道,正在建設中的濟荷高速公路從鎮內穿過。 資源豐富,產業興旺。已探明鞍山式鐵礦石儲量7億噸,河砂儲量約1000萬噸。名勝古蹟有春秋戰國時期的 後阝 城 遺址和建於明代的中國著名水利工程一一戴村壩。特色產業…… 彭集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二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