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王府井旅遊攻略

王府井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

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箇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後,人煙逐漸稠密,當時稱之丁字街。明代,這裏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規模,改稱十王府街。清代廢十王,改稱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繪製《北京四郊詳圖》時,把這條街劃分爲三段:北段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與王府合稱,就成了"王府井大街"。1903年,東安市場成立,老東安市場是北京人最愛逛的地方,1909年出版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有一首單說它的“新開各處市場寬,買物隨心不費難,若論繁華首一指,請君城內赴東安”。由此足以見得東安的地位。

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近年來,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這條大街現在已經擁有了亞洲最大的商業樓宇,密度最大、最集中的大型商場、賓館與專賣店。王府井還是國內商業旅行社聯結最近的大型購物場所,國有品牌、老字號最集中之地。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爲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全聚德、四聯美髮、百草藥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府井。二十世紀初期,王府井大街的商業活動進入了新時期,並躋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

自1996年開始對王府井進行擴建改造,如今投資10億多元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已重新亮相,東方廣場成爲它的另一大景觀;老北京一條街也從首層移至地下一層,營業面積由500平方米擴大到2700平方米,完全仿照明、清的建築風格設計裝潢,共有自然店鋪40家。這條街的一大特色是集中了一大批中華老字號名店。內聯升、步瀛齋的鞋,盛錫福、馬聚源的帽子,瑞蚨祥的絲綢,王麻子的剪刀,戴月軒的湖筆徽墨,汲古閣的古玩玉器,元長厚的茶葉,稻香春、桂香村、祥聚公的糕點,全聚德的烤鴨,六必居的醬菜和天福號的醬肉以及傳統小喫和紅螺果脯等,在老北京一條街都有店鋪。

王府井就是王府井,老井如同聚寶盆,它在京城商圈的特殊位置,其他商業街無法取代。來北京還是去趟王府井吧!

像埃菲爾鐵塔(景區詳情)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北京王府井商業大街早已經名聲在外了。而對於衆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不知從何時起,旅遊、購物都不再擠到擁擠的市中心去了,居住地附近的各種檔次的商場商廈、超市,使人們享受到了物質豐富的商品經濟社會的好處。王府井大街幾乎成了人們談起物質貧乏時代的代名詞,王府井大街在北京人、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於是,王府井大街決心改變自己的面貌了,自一九九二年起王府井就開始悄悄地改變着自己的面貌,而九九年的八月,在經歷了“八年抗戰”之後終於以嶄新的面貌和世人見面了。

王府井大街的整治規劃,將其定性爲“北京商業第一街”,商業風格以“現代”、“新潮”爲主,整治改造後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衚衕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八百一十米長略呈波浪型的大街兩側分佈着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協和商場、新東安商場外,還新建了百貨大樓新樓、東華服裝、明輝大廈、好友世界、丹耀大廈、東方廣場等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八百一十米長的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岩鋪成的地面乾淨整潔,路面上沒有了馬路牙的隔斷,以前空中密如蜘蛛網的電線也全部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轉入了地下。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懷,累了,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想打點話,大街兩側九組十八個的IC卡電話亭會方便你與朋友聯絡;每隔四十米一箇的垃圾桶讓你可以隨時處理掉手中的垃圾;想問路,街上的大小指示牌會爲你指點迷津。

如今這條充滿現代氣息、高品位、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心商業街,與法國的香榭麗舍大街結爲友好姊妹街,使它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百貨大樓、外文書店、丹耀大廈、工美大樓、王府女子百貨商店、穆斯林大廈、新東安市場與盛錫福、同升和、東來順、全聚德、四聯美髮、百草藥店構成了這條810米商氣十足的現代化商業街。

錯落有致、裝修獨特的一箇個店面,聚來了上百家國內商號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滿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這條有着700年曆史的老街重喚青春,使每天50萬人彙集到這裏,爭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

“寸金之地”王府井

王府井指的是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三華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政府對王府井大街進行了整頓和改造,繼承並發展了傳統的經營特色,興建了一些大型的商業設施,形成了以東風市場和百貨大樓爲主體的繁華商業區。近年來,王府井發展更快,從南口北京飯店入街北行,只見牌匾高懸,店鋪森然,人頭攢動,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每天進入這條街的中外顧客多達百萬人次。現在,王府井大街整飾一新,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中外客人。

這是一條近百年發展起來的商業街區。解放後又有了巨大發展。路西有全國聞名的北京百貨大樓,路東有著名的東安市場,這條街上還集中瞭解放後陸續修建的許多大型專業商店,有全國最大的工藝美術商店、全國最大的新華書店、外文書店、全國規模最大的中國照相館以及利生體育用品中心、醫藥器械商店、王府井購物中心、穆斯林貿易大廈等。全國著名的四聯、美白特級美容美髮廳都在這條街上。這裏還彙集了北京烤鴨店、五芳齋、全素齋、浦五房、東來順等各具特色的著名餐館和食品店。最近修建的麥當勞快餐店及國際快餐城也己開業。王府井還有不少老字號和有經營特色的新興商店,如盛錫福帽店、同升和鞋店、新世界絲綢店、藍天服裝店、雷蒙西服店、建華皮貨店、亨得利鐘錶店、大明眼鏡公司、新中國婦女兒童用品商店、東華服裝公司、百草蔘茸藥店、碧春茶葉店、汲古閣文物店等。這些不同行業的商店各以獨有的經營特色而贏得聲譽。王府井大街東側聯結着繁華的東安門商業街和東黃城根市場街,使得這一商業街區熱鬧非凡。

王府井,中國第一街

王府井北起東四西大街,南至長安街,全長不過1000多米,卻是著名的“中國第一街”,也是觀光客到北京的必遊之地。1999年,王府井大街金魚衚衕到東單三條路段被規劃成步行街,並和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結爲姊妹街,從此在夏天散放着露天咖啡座、舉辦啤酒節的步行街,就成爲一種對歐陸的模擬和想象。

如同外灘是上海的建築展覽館,彙集在王府井大街的各式百貨公司,也像堆積在不同岩層的化石般,展現了北京不同時代的消費景觀。

不過北京人更爲鍾情的可能是1955年開業的北京百貨大樓。在過去物質缺乏的年代,到被譽爲“新中國第一店”的北京百貨大樓購物,就像到鄰近的北京飯店用餐一樣,是少數脫離生活常軌而必須極其慎重乃至滿懷期待的盛事,因此北京百貨大樓之於北京人,就像錦小路市場之於京都人一樣,充滿着年節歡樂的象徵,即便東方廣場如何新穎氣派,依然不能取代北京百貨大樓在北京人心目中的位置。

其實若要說歷史悠久,東安市場才真是當之無愧。清朝光緒29年,爲了整頓東安門外大街的市容,清政府將附近商販聚集在廢棄不用的八旗兵練兵場,從而形成東安市場,也是王府井日後成爲商業街的起點。現在重建的新東安市場當然不復舊時面貌,但是在老一輩文人的隨筆雜憶中,依然可見老東安匯聚着吉祥戲院、書店、餐館、小販的熱鬧景象。當年在東安市場的商鋪現時多半不在,只有位於五樓的東來順,地下一樓的老北京一條街、中華老字號一條街,與安放在新東安門前唱戲、剃頭、拉黃包車的塑像,留下幾許過往的線索。

有時歷史玩弄的把戲並不是消失或遺忘,而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某些東西存在。其實王府井最有歐洲風情的不是步行街,而是從1655年便矗立在這裏,其後因地震、大火而多次改建的天主教堂“東堂”。現在“東堂”還是有固定望彌撒的時間,不過因爲它古典的歐式建築風格,使得這裏成爲拍婚紗照的絕佳地點,腦筋靈活的婚紗照業者,乾脆在“東堂”外面放置一輛粉紅色的古董車充當背景,這種宗教殿堂與香車美人結合的景象,就像德高望重的老人佩戴粉紅色領結一樣,具有令人驚奇的喜感。

王府井的得名,據說是因爲這裏有王府還有水井。曾被湮埋的水井在1998年整修道路時重見天日,就位於步行街北端路西處。其實現在的王府井大街,曾被切割成三段,從東四西大街到燈市口大街稱爲王府大街,燈市口西街到金魚衚衕稱爲八面槽,金魚衚衕到長安街爲王府井大街,“文革”時將這些路合併稱爲“人民路”,1975年更名爲王府井大街。在袁世凱時代,王府井大街一度變成莫里遜大街,據說原因是這位英國記者曾撰文吹捧袁世凱,爲了酬謝他,莫里遜所居住的王府井大街就改爲莫里遜大街了。現在從老照片中,還可以看到莫里遜和他的中國僕人在住所前的合影,當然這個位於北京百貨大樓南側的宅子,如今已片瓦不留了。

不論是精神食糧或口腹之慾,王府井一應俱全。想要買書,可到王府井書店蒐羅所需,喜歡嚐鮮可到王府井小喫街與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