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烏龍潭公園旅遊攻略

烏龍潭公園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烏龍潭公園位於城西龍蟠裏之東,北門面廣州路,西門面虎踞路,坐落在清涼山、漢西門中間,以其山水亭閣的美麗景色和神奇迷人的傳說,自古以來就享有西城之冠的美譽。面積6.7245公頃,其中水面2.69公頃,綠地率76.1%。傳說晉時池中有四泉眼,終年噴湧不息,每歲六月十九,池中顯現四烏龍。烏龍潭即由此得名。若干年後四泉眼相繼匿跡,烏龍亦不再現,然烏龍潭依舊風景優美,潭岸亭臺樓閣錯落,花木挾疏,一派詩情畫意,譽爲“西城之冠”。公園主要景觀有《紅樓夢》中大觀園遺址——紅樓山莊及我國南方第一座曹雪芹塑像、龜鱉自然博物館、收藏價值連城的國寶鸚鵡螺化石的鸚鵡螺化石亭、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爲“最大的景觀象棋、棋盤”的中國象棋橋等。

南京烏龍潭公園方圓5公頃,以山光水色取勝,清幽典雅。妙香閣、冷花廳、芙蕖齋、肥月亭、放生庵、鎖龍橋、武侯祠,佈局和諧,讓人留連。此外,堪稱樹樁盆景中的極品、有着400多年樹齡的“清桂”,以及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的世界上最大的景觀象棋、棋盤——“中國象棋橋”等特有景觀,都讓遊客歎爲觀止。

公園內的龜鱉自然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龜鱉研究基地,是神奇的“龜鱉世界”。目前,館中收有中外龜鱉90餘種,佔世界已知龜鱉品種的40%,活體龜鱉達千隻以上。館內既有日常罕見的蛇龜、白玉鱉、金鱉、元寶龜,也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四爪陸龜,還有自然美麗如畫的黃額盒龜、龜中珍品——綠毛龜等。館內最大的龜有100多斤,最小的龜僅幾克重。

烏龍潭以山光水色取勝、清幽典雅。妙香閣、冷花廳、芙蕖齋、庇鱗榭、肥月亭、放生庵、鎖樂橋、武侯祠,佈局和諧,讓人留連。

相傳晉代年間曾有烏龍四條常於潭中戲水,故名“烏龍潭”;又傳說三國時赤壁大戰前夕,諸葛武侯出使東吳共商抗擊曹操大計,曾和孫權並轡至潭畔蛇山、菠蘿山、石頭山觀察金陵山川地勢,發出:“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讚歎。後清代薛桑根於蛇山建“諸葛詞”祀之,至今祠尚存。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任升州刺史時,將烏龍潭闢爲“江寧放生池”,爲全國八十一處“放生池”之一,並親書《天下放生池碑銘》。唐元和年間,後人於潭西建“放生庵”,以祀顏真卿,故又名“顏魯公祠”。

烏龍潭闢爲放生池後,各種寺、廟、庵、祠等建築紛紛興建,而歷代達官顯貴所建的園林別墅更是鱗次櫛比。此時的烏龍潭,花木扶疏,亭閣錯落,水含山影,一派詩情畫意的自然風光。清道光年間的一箇金秋之夜,江蘇巡撫陶澎和魏源泛舟潭面,觀景賞月,詩興大發。陶公雲:“烏龍美景,秀色可餐”。魏答日:“有此妙處,何必西湖”。自此,烏龍潭又得“小西湖”之美名。

然而,至解放初期,歷盡滄桑的烏龍潭已是一片荒涼,潭淤景毀,絕大部分古建築無蹤可覓了。五十年代,人民政府沿潭廣植樹木,修堤闢道,烏龍潭重又生意盎然。十年“文革”,烏龍潭再遭劫難。昔日的“小西湖”成了全市有名的臭水塘。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烏龍潭公園籌建處進駐烏龍潭,開始了烏龍潭歷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整治和建設。歷時七年,於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一箇全新的烏龍潭公園向社會正式開放了。

如今的烏龍潭,花繁樹茂,綠草如茵,鳥鳴枝頭,魚躍碧波,各種明清風格的建築“妙香閣”、“冷華廳”、“肥月亭”、“庇鱗”“芙蕖齋”,以及“鎮潭神石”、“清桂”等名木巨石佈置得當,點綴在百花叢中。公園建設者們在十分有限的環潭陸地上,做出了十分生動的文章,展示出一種小面積而大涵量的園林佈局。他們還匠心獨運,在潭畔建成了我國首家龜鱉自然博物館。館內飼養、收藏、陳列着八十多個品種的龜鱉,其中有罕見的四眼龜、夾蛇龜,以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四爪陸龜和瀕臨滅絕的珍稀品種黿等。現在,該館已以品種全、活體多、知識性強而譽滿神州,受到中外人士的極大關注。園內還有被專家們譽爲“國寶”,價值連城的五億年前的“鸚鵡螺化石”;有全國第一家“顏真卿書畫館”;有文學巨匠曹雪芹的塑像;而新近落成的我國第一座“紅樓山莊”,則集民俗、美食、娛樂、觀光於一體,樸實敦厚、憨態可鞠的劉姥姥正在莊前熱情歡迎中外賓客的到來。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廣州路215號(省人民醫院對面)

類型:城市公園

遊玩時間:建議1-2小時

電話:025-83714809

開放時間:

7: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