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臺區拜將壇旅遊攻略

拜將壇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拜將壇位於古漢臺西南約200米處。由南北分離的兩座夯土臺築成。兩臺高各有三米餘。面積與古漢臺接近,是當年劉邦駐漢臺拜韓信爲漢大將軍,舉行隆重的授印儀式時所築。現爲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信少事項羽未被重用,逃歸劉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現留壩縣內的樊河邊,夜間水漲不能渡,被蕭何追回。蕭何說服了劉邦,擇良日,設壇場,拜韓信爲大將。

韓信被拜爲大將後,首先統帥三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取了關中;繼而北征東進,逐鹿中原,百戰百勝,從軍事上輔佐劉邦成就了帝業,建立了西漢王朝。因此,拜將壇是漢王朝的發祥地,亦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歷史物證。

南臺下西面屹立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上刻“漢大將韓信拜將壇”八個大字,背面刻詩一首:“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足以看出對於劉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們是難以接受的。

南臺下東邊豎一高約2米的碑,是書法家舒同爲拜將壇題字。碑背面刻有韓信登壇與劉邦的一段對話,摘自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傳》。北臺亭閣有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在漢中期間的題聯:“蓋世勳名三傑並,登壇威望一軍驚。”正是這個拜將壇,把具有軍事才能的韓信推到了楚漢相爭這一軍事大舞臺,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吒疆場,所向披靡,助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從某種意義說,拜將壇實際上是漢王朝的奠基臺。

拜將壇始建於公元前206年,是漢高祖劉邦設壇拜韓信爲大將的古遺址,也是劉邦在漢敬祭天地的聖地。

劉邦在漢中設壇拜將後,由韓信統帥三軍,僅用了四年半時間,就輔佐劉邦統一全國,成就帝業,建立了西漢王朝。漢人、漢字、漢文化從此發祥。

在南北臺之間,“兵仙神帥”碑傳說是明代瑞王朱常浩祭拜韓信,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制立。

“夜影神碑”(無字碑),立於西側,碑體經兩千多年風雨剝蝕,形成了神祕的天然石刻圖案,雖其貌不揚,卻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十二年初,漢高祖臥榻思信,爲慰忠魂,欽賜地方上貢朝廷的紅色發光寶石一方。蕭何奉旨樹此碑,礙於呂后權威,未刻碑文,僅將碑石置立拜將壇。初立時,碑身夜間發光現影(碑石含多種礦物質),傳韓信魂靈附其碑,消災驅些邪靈驗,故來此祭拜的人很多。

漢代巨型贔屓,造型粗獷,神態逼真,乃劉邦修築拜將壇時的奠基碑座。碑身雖軼失,但千年石龜安然橫臥,守護着將壇。

安放於拜將壇的世紀大鐘,重達11噸,鑄於公元2000年,是我國西北最大的銅鐘,氣勢壯觀,其聲宏亮。

拜將壇內,翠竹蒼柏,四季常青。閱兵場內有:“漢大將韓信拜將壇。”與《登壇對》兩通高大的碑石遙相呼應。立於西側的“漢大將韓信”石碑,是民國32年(1943)漢中城防司令祝昭周所立,背面刻詩一首:“辜負孤忠一片丹,未央宮月劍光寒。沛公帝業今何在,不及淮陰有將壇。”沿石階而上南臺,是劉邦設壇拜將的原址,當年壇高八丈,宏偉壯觀。臺中央是左手握劍、右手託印的“大將韓信”雕像,再現了當年“登壇威望一軍驚”的風姿。北臺爲祭亭,周邊紅條石勒沿,由八根巨型石柱擎起,殿式屋頂,雕樑畫棟,飛檐翹角,造型別致,石柱上鐫刻着歷代名人的題聯詩作。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爲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爲漢初三大名將。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 於是,劉邦拜韓信爲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 韓信詳細信息++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裏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劉邦出身農家,爲人豁達大度, 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 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 劉邦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