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區莆田木蘭陂旅遊攻略

莆田木蘭陂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

木蘭陂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南5公里的陂頭村木蘭山下。

木蘭陂是中國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之一,陂首是堰閘式的滾水壩,長219.3米,高7.5米,分32孔閘門,建有33座陂墩。陂首的南北兩端有兩條共長500米的護陂石堤。陂內的溪水分別經過陂首南北端的“回瀾橋閘”和“萬金陡門”注入總長約120公里的大小溝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後由沿線300多處泄澇,陡門和涵洞匯入興化灣。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長樂人錢四娘攜金來到莆田,在樟林村旁邊的將軍巖前壘石築陂,後來因爲山洪暴發沖毀了陂首工程,築陂失敗,錢四娘憤而投水自盡。不久,錢四孃的同鄉林從世進士又捐資十萬緡,在溫泉口築陂,也因水湍流急,選址不當而告失敗。宋熙寧八年(1075年),福建侯官人李宏又攜資七萬緡應詔而來,他和僧人馮智日總結前人失敗的經驗教訓,選擇在溪面廣闊、水流緩慢、溪牀岩石亙連的木蘭山下建陂,歷經八年的艱苦施工,壘石數萬,終於建成了木蘭陂。

木蘭陂的建成使得南北洋平原的萬傾良田頓成沃土,莆田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造福千載,澤及萬世。從建成至今日的近千年中,木蘭陂雖歷遭風、雨、洪、潮的侵襲,仍自巋然不動,巍然屹立,不斷地爲當地的經濟發揮着作用。

後人爲了紀念建陂的先賢錢四娘、林從世、李宏、馮智日等,在木蘭陂的南岸修建了“協應廟”,現在闢爲“木蘭陂紀念館”。館內有四位先賢的塑像,同時還保存有明代以來衆多名人撰寫的碑石。新中國成立後,新建有木蘭倒虹吸管,引進了東圳水庫的渠水,使得灌溉的面積由15萬畝增到25萬畝。木蘭陂周圍風景秀麗,春季漲潮時,溪水漫陂入海,蔚爲壯觀,故有“木蘭春漲”之稱。(國家文物局)

木蘭村:木蘭村…… 木蘭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