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縣滹源水利風景區旅遊攻略

滹源水利風景區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滹源水利風景區地處山西省東北部繁峙縣,北倚北嶽恆山,南臨佛教聖地五臺山,東扼馳名中外的平型關,西界代縣,與雁門關相連。這裏素有“佛國北門”、“滹沱之源”、“三晉東門”之稱,境內羣山對峙,有山便有景,有景便有寺,寺多而繁,星羅棋佈,繁峙由此而得名。繁峙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民風淳樸、人文薈萃、古蹟遍地、資源豐富。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即有人在這裏繁衍生息,據《繁峙縣誌》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繁峙一帶就進入了古晉國的版圖。繁峙縣地形是兩山夾一川,平均海拔1000多米,恆山支脈勾注山橫亙東西,形成了繁峙北山一帶雄偉壯麗的天然屏障,全國九大名關之一的平型關就雄居其中。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繁峙成爲歷代王朝都極爲重視的一座軍事重地。

滹源水利風景區是以滹沱河源頭及其在繁峙縣境內的河道、羊眼河、峨河、青羊河、孤山水庫、龍山水庫、虎山水庫、下茹越水庫爲依託,結合周邊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形成的一箇綜合性風景區。總面積爲236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爲80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中除核心區域外其他區域爲生態恢復保護區域。景區內主要河流爲滹沱河和青羊河,均屬海河流域,滹沱河自東而西橫貫全縣,於筆峯村西入代縣,境內河長80km,流域面積1938km。青羊河發源於繁峙縣境內五臺山東臺頂東側的古花巖村,屬大清河水系,是大清河水系最上游的支流之一,由西向東流經神堂堡鄉後流入河北省阜平縣大清河,境內主河道長36km,河流流域面積437km22。峨河位於繁峙縣西南部,是滹沱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峨河發源於五台山北臺頂西側大東溝,流經巖頭一箇鄉鎮56個行政村,於代縣南留屬舊村匯入滹沱河。峨河在繁峙縣控制流域面積爲394.67km,羊眼河是滹沱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繁峙縣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峯,由南向北流經伯強、東山等35個行政村,後於集義莊鄉萬元地村東匯入滹沱河。河流總流域面積爲203.47km。景區周邊環境優美,繁峙縣因景區而增光着彩,先後被評爲“國家衛生縣城”、“全省環保模範城”、全省“城鄉清潔工程先進縣”和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縣”榮譽稱號。

該景區屬北溫帶大陸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奇寒,冬長夏短,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溫差大、雨熱同步,降水相對集中。由於地形複雜,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6.3℃,1月份0℃-10℃左右,7月份23℃22-24℃,極端最低氣溫-24.3℃,極端最高氣溫37.6℃,年平均日照時數2906小時,降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降水量爲400毫米左右。景區境內蘊藏着極其豐富的天然藥材資源。據縣誌記載,全縣中藥材有90餘種,收購品種有81種。

此外,名優特產富裕充足,南山臺蘑、神堂堡紅富士、核桃、趙莊白水大杏、南關小雜糧、季家莊甜瓜、雁頭中藥材等已在全省叫響。晉繡紡刺坊刺繡和星河銀器,都被列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於2010年榮登上海世博會展臺,享譽中外。

滹源水利風景區北依恆山,南接五臺山,中間由滹沱河谷地連接,構架了特殊的地貌主體風光,旅遊資源稟賦十分豐富,分佈着各級各類文物56處,其中國家級保護文物5處,省級保護文物6處。鑲嵌在連山絕壑的平型關,因爲抗日首戰大捷揚名天下;松柏深掩的巖山寺,因爲有了萃取千年神韻被譽爲“亞洲第一壁畫”的金代壁畫而引人入勝;流存於世的公主寺,因爲悽美傳神耐人尋味的民間傳說而動人心絃;懸崖絕壁的全國十大峽谷景觀之一的祕魔崖——天井大峽谷,千巖競秀、鬼斧神工,因爲秀盡絕世風華而讓人嘆爲觀之,筆鋒拱秀、圭峯古柏、巖山疊翠、臺背冰岩、三泉湧洌、囪城現影、孤山晚照、峨嶺秋紅、峪口晴嵐等獨特壯觀的自然景色,奇妙絕倫的動人神話傳說,更讓人心馳神往。

“浩浩滹沱水,蕭蕭戰馬秋,渡河當日事,將軍麥飯酬”這首由清末本土詩人宮三傑寫於咸豐年間的《三泉湧冽》詩人不僅描繪出了當年滹沱河三泉奔湧,水波浩淼的動人景觀,也把人們帶到了那些烽煙四起、-的歲月,作爲海河一大支流的滹沱河就發源於繁峙縣橫澗鄉橋兒溝村東泰戲山腳下。

滹源水利風景區的水景觀主要由滹沱河、峨河、青羊河水景觀構成,水質清洌,親水性極佳,尤其峨河、青羊河晴日細流涓涓,雨後飛瀑片片,全長80公里的滹沱河在上狼澗和鹼峪一帶潛入地下,從興旺莊村西鑽出地面,地下暗河部分達到20公里,形成了“潛龍探水”的特殊河流,歷史上經民間演繹形成了“滹沱暗流”的美好傳說,景區內水文景觀特色是形態豐富、淳樸自然,尤其三泉湧洌、太平溝瀑布、情人谷等景觀別有一番情趣。

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滹源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得到全面發展,遊客數量逐年增加。2012年,滹源水利風景區成功申報省級水利景區,成爲既保持自然生態原貌,又獨具城市園林特色,融山、水、林、民俗文化於一體,併合佛教、道教文化於一地的休閒、娛樂、觀光、假的旅遊勝地,爲當地旅遊經濟做出了貢獻。

繁峙縣委、政府立足縣域特色旅遊資源,以“五臺山麓、紅色滹源、鍾靈毓秀、蛟龍潛水、古寺禪韻、恩澤惠存”爲景區未來發展主題,創建國內一流的水利風景區和規模適度的生態型旅遊休閒養生勝地。把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產業開發、旅遊環境開發、旅遊文化開發充分結合起來,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

繁峙縣境內河流縱橫,水資源比較富足,共有大小河流30餘條,全縣有中小型水庫4座,分別是下茹越水庫、孤山水庫、虎山水庫和龍山水庫。地下水靜位儲量25.79億噸/年,可開採儲量爲4.2億噸/年。其中孤山水庫壩控流域面積108km,總庫容1227.4萬m。下茹越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356km,總庫容2869萬m。虎山水庫位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84km,總庫容461萬m。龍山水庫總庫容690萬m,控制流域面積135km。

近年來,繁峙縣按照科學合理開發,開源節流,高效利用,全面節約和有效保護的總要求,大打“興水戰略”攻堅戰,大力宣傳水土保持法律、法規。繁峙縣委、縣政府於2007年對滹沱河縣城段實施綜合治理——河道內橡膠壩攔河蓄水工程,打造成了美麗的濱河公園。同時,興建了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碧秀公園、義興寨生態治理等一大批保護生態建設工程。目前,全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4.48千公頃,其中梯田2.45千公頃,溝壩地0.5千公頃,灘地1.0千公頃,旱坪垣地4.1122332323千公頃,水保林50.02千公頃,種草9.82千公頃,封山育林6.58千公頃。

同時,先後對景區及周邊交通設施進行大力修建,2007年開始對滹沱河縣城段實施綜合治理。濱河公園以滹沱河大橋爲中軸,東西各延伸1000米,寬200米,南北鋪設濱河大道,總面積4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到9.6萬平方米,總投資7000多萬元。每年固定有100萬元的造林資金投入碧秀公園的綠化建設中。圍繞山西大水網,未來5年,將新建庫容990萬立方米楊樹灣水庫、庫容500萬立方米童子崖水庫工程。進一步提高全縣水資源的調控能力。今年,投資2927萬元的羊眼河河道治理工程,目前挖填土石方14.9萬方,漿砌石5.5萬方,河道疏浚4.3萬方,完成壩體長度14.5公里,完成1644萬元。圍繞大山、大水、大森林、大草原、大文化”這一主題思想的太平溝生態旅遊、毛澤東路居紀念館進行的景區開發,擬投資

2.3億元。前期已投入2600萬元,2013年將投資3500萬元建設路居廣場、金礦博物館等。投資1611萬元的伯強村、茶坊村停車場建設已立項,正積極申請上級資金。總投資2551萬元的五臺山登山步道(北線)詳規即將完成。目前風景區縣城段即將進行二期工程開發,將在現有開發的濱河公園的基礎上投資3億元,向東延伸3.8公里,主要建設內容爲河道治理和搶險道路工程,並開發水上游樂項目。近年來,繁峙縣接待遊

客共42.5萬人次,其中2011年接待遊客人數18.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50萬元。目前,景區內在繁城鎮有四星級酒店一座,砂河鎮有五星級酒店一座。

滹源水利風景區的水資源主要以河流、水泉及地下水爲主。景區飲用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無沉澱物、碎片、浮渣、油類等,水質清澈,無臭味,異味和混濁物,無對人類或動物有毒、有害物質,可直接飲用。

滹源水利風景區交通便利,靈河高速、京原鐵路、108國道橫貫全境,這裏既是晉、冀、蒙三省(區)交通要衝,又是晉北旅遊區的中轉集散地。東連首都北京,西接省府太原,另有多條幹線穿插南北,砂應線、砂臺線、繁五線、大王線是貫穿五臺、大同旅遊區的必經之路,砂河鎮更是晉北交通要衝和晉北旅遊循環圈的中心。

結合景區申報工作和景區的實際,繁峙縣嚴格按照國家級旅遊區標準,結合景區實際,同心協力,狠抓落實,在旅遊交通、基礎設施、旅遊環境、經營管理、綜合服務等方面尋求突破,繁峙縣政府按照“嚴格保護管理,科學永續利用”的開發理念,2012年委託水利部景區辦對滹源景區進行了總體規劃,並對重點片區修建進行了詳細規劃。專門成立了滹源水利風景區建管委員會,並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配備了導遊、保安、保潔等日常管理人員,負責景區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維護,

設置了明顯了安全警示標誌,配備了必要的消防器材,以確保工程和設備的安全運行,使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完善,爲遊客創造一箇清水出源頭,秋色染碧波,浮光耀金,山水疊映,驟成滹沱千里第一景的優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