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旅遊攻略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原來是清代盛京圍場105圍中最大的圍“扎拉芬阿林的圍”和著名的“扎拉芬阿林”。據“盛京通志”記載:“滿語”“扎拉芬阿林”即是漢語:“壽山”,亦是圍名,又是山名。這兒是大寒蔥頂子山,地處磐石、伊通、東豐和東遼四縣交界之處。古驛道交通要塞,兵家必爭之地。這裏曾經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始祖居住之地。據莊福林著《葉赫研究》一書介紹:“葉赫那拉氏的始祖是蒙古人星根達爾汗,原姓土默特在五代的時候被到達此地的那拉部落招贅,改姓那拉氏。十六世紀他的後代祝孔革才移居現在的葉赫河畔,此地即是此城,也稱璋城,是葉赫那拉氏的發祥地。具體位置就在扎蘭芬阿林圍內,寒蔥嶺山下-附近。”

歷史

據清代大學士高士奇編撰的《扈從東巡日錄》和南懷仁寫的《韃靼旅行記》記載: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十八日第一次到盛京圍場,扎蘭芬圍,阿林山狩獵,駐蹕於此,並賜名此山爲壽山引至“奉天通至”卷二頁一六二二《西安縣誌略》康熙東巡曾在這過生日,留下很多傳說:一是遼源市龍山區的壽山鎮壽山村旁邊的“大壽山”二是龍山區福鎮街的“小壽山”,實際康熙過生日的地址應是扎拉阿芬圍的大寒蔥嶺山下,這裏纔是康熙率五千人馬祝壽之地。因爲壽山鎮也是扎拉芬圍轄地,西安縣誌略記載壽山鎮壽山爲康熙過生日之地也是事出有因。三是伊通營城子鎮壽山水庫旁邊的壽山;四是樺甸市榆木橋子鎮壽山村的壽山;五是吉林省舒蘭市榆樹溝鄉萬壽村附近的萬壽山。實際上,康熙皇帝生日而得名的“壽山”,應該是小寒蔥頂子。寒蔥頂子山屬於哈達嶺支脈,北狹中闊,地貌爲低山丘陵區,山脈縱橫起伏重疊三百環山,構成複雜的峽谷底,山脈中上部較爲陡險,下部較爲平緩,最高峯海拔620米。位於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沙河鎮。

乾隆十九年(1754)駐盛京圍場內,曾賦《即事詩》賜盛京和兩將軍,詩曰“吉林圍接盛京圍,天府秋高獸正

肥。本是昔年馳獵處,山情水態記依稀。依繮執役兩將軍,率下從公各效勤。都是沛豐諸子弟,爭先奮勇起風雲。”皇帝的東巡和御駕行圍,實際上是大規模的狩獵活動,同時,還特別強調“我朝行圍不在於獵獸,而在於講武,使其習熟弓馬蓄練隊伍。”康熙曾明確指出:“盛京圍場”將圍取鮮和騎射演武相結合,非徒爲撲進口味(引至《大清會典事例》卷七0、七0九頁)。

文化

遼源位於吉林省東南部,被譽爲東遼河畔的一顆明珠。遼源的歷史源遠流長,清代這裏被闢爲皇家“盛京圍場”,康熙皇帝曾欽敕“皇家鹿苑”。隨着國家文化產業的大發展,由遼源關東盛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一手打造的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成爲遼源一張響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項目建設地址位於長白山餘脈遼源市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內,東豐縣沙河鎮慶餘村六組。建築佔地面積15公頃,規劃佔地面積150公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關東老城、關東古鎮、關東古村落、皇家鹿苑、盛京圍場、民俗博物館、滿族風情街、演藝培訓學校、《雪域長白》大型情景詩畫演藝、攝影棚、影視劇後期製作中心(數字機房)、劇組接待中心(賓館兼張大帥府)等十三個功能區。形成年拍攝100(部)集影視劇,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的生產規模。建設總投資11606.63萬元,平均年營業收入5320.42萬元,利稅942萬元。項目建成後,按照文化旅遊產業帶動相關產業1︰7比例計算,將拉動相關產業1000餘人就業,並對7大相關產業起到帶動作用。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位於吉林省遼源市寒蔥嶺國家森林公園內,是集影視拍攝製作、民俗生態觀光旅遊以及數字影視科技孵化基地三位一體的綜合文化產業園區,突出了“盛京圍場、皇家鹿苑、關東文化、滿族風情”的特色。本園區是由著名電視製片人,遼源盛京文化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冷雪松先生出資建設的,將打造成爲關東民俗文化及關東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藏地、聚集地、展示地,打造成爲中國北方最具影響力的影視拍攝基地。

截至到2012年7月,項目已經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旅遊局、吉林省發改委、吉林省環保局、吉林省國土廳覈准立項並實施建設。被納入《吉林省文化產業規劃》、《遼源市十二五發展規劃》、《遼源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遼源市重點項目提速規劃》當中,爲遼源市重點招商引資建設項目、被遼源市政府授予“創業示範基地”。

一區爲關東古城:位於園區入口向溝谷裏側(北)150米處,是整個園區的核心景區部分。主要用於體現東北古城鎮民俗、民情和鄉土文化,同時滿足東北題材的影視劇拍攝需要。

二區爲古民俗村落:該區位於1區北側,主體景觀爲昔日皇家鹿苑,以皇家圍場和皇封鹿苑爲內容。

三區爲滿族民俗一條街:即關東古鎮,是關東滿族民俗文化展示區,位於2區西北側的溝谷臺地之上,主景觀爲地主大院和周圍散佈的各種關東古民間作坊以及佃戶平民的實居。

四區爲皇家圍場:該區位於3區西南側的天然次生林地內,地勢平坦,背景正依託神茸架主峯樹豐林密、層巒疊嶂,建有皇帝行圍臨時駐蹕處及各種大帳。

五區爲女真原始部落:位於盛京圍場北側溝谷深處。搭建地窨子、馬架子、木擱楞房、乾打壘房,反映女真部落及關東原始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六區爲臨時搭景地:位於5區西側的溝谷臺地之上,主要爲其他劇組進入園區根據不同劇情需要臨時搭景之處。

七區爲古殿仙閣:該區爲宗教文化區,位於6區正北方的山坡處,是園區重要標誌物之一,也是影視拍攝重點景地之一。

八區爲林地民俗文化區:區位於1區北側,2區的東側,以不同形式的林區建築爲主體,以林區民俗文化爲內容,積極開展“林區樂”休閒度假旅遊活動。

九區爲少數民族文化區:位於8區東側溝谷上端臺地處,搭建早期朝鮮族民俗建築羣落,還可根據不同關東影視拍攝需要搭建其他少數民族羣落。

十區爲珍稀植物保育區:以寒蔥擴繁保育爲主,由於寒蔥的藥用價值相當於人蔘,曾做爲御膳貢品倍受關注,爲遊客提供觀賞、採摘和藥用的特產基地。

十一區爲森林生態保護區:爲生態保護區,環繞古城及各功能區外圍的天然林地,通過林下人工引種人蔘、刺五加、平貝母、天麻、靈芝、百合、草蓯蓉等東北名貴中藥材,將保護功能和多資源開發有機結合起來。

十二區爲接待服務中心:該區爲接待服務區,位於1區和9區的東側,主要功能是接待導遊、信息商務、內景攝影棚、辦公小區等。

十三區爲其它小區:該區包括:休閒廣場,佈局在園區入口處連接古城樓,平時作爲休閒草坪廣場,影視拍攝時作爲攻城掠地場景;月下荷塘,佈局在關東古城西側,延園區西側水系,依據不同地勢建多箇接鱗次比荷塘,伴有小橋流水景色相連;野果採摘區,爲神茸架東側山樑,園區大環路兩側天然形成,並由多箇天然形成的休閒草坪連成小區,以採摘山裏紅、核桃、榛子、林下菌類和人蔘、寒蔥等中藥材爲主;民俗一條街購物中心,佈局在園區主景“關東古城”內,兩側爲明清古建築店鋪林立,爲影視拍攝主景地,同時爲購物功能區。

基地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由著名影視製片人冷雪松等一大批國內著名的影視文化創作人員,製作了《軍歌嘹亮》、《關東金王》、《關東漁王》、《小城交警》、《山裏紅》原名《角兒》等十餘部描寫關東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的電視劇作品,這些作品全部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並榮獲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一等獎;東三省電視劇“金虎獎”一等獎;吉林省“長白山”文藝獎;中國策劃大會影視作品金獎等多項獎勵。

園區將突出“盛京圍場、皇家鹿苑、關東文化、滿族風情”的吉林文化特色,打造成集影視前期拍攝、後期製作、民俗展示、影視作品發行、影視衍生產品銷售及民俗生態觀光旅遊、數字影視科技孵化基地的綜合文化產業園區,成爲關東民俗文化、關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藏地和展示地,打造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同時,該基地的建成也將填補全國清末民初歷史橋段影視基地的空白,形成年拍攝100集電視劇的生產規模。正在籌拍的《關東鹿王》、《關東參王》、《關東藥王》以及反映中國礦業發展的30集電視連續劇《大窯主》、歌頌當代中國農民精神追求的20集電視劇《七彩田野》在新建成的園區內拍攝,通過關東系列電視劇把吉林的歷史、文化、風情、特產等通過熒幕推介給全國。